从前有位皇帝叫Judy(朱棣谐音梗),他夺了侄子的位,改史书说朱元璋不喜欢太子朱标,而是喜欢和自己性格相像的四皇子。
尽管有些自欺欺人的味道,但史料中有些许痕迹表明,朱棣也不喜欢胖胖的太子朱高炽,更青睐与自己比较像的朱高煦。
但最终他和老朱一样,还是决定让太子之位稳如泰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太喜欢“好圣孙”朱瞻基了。
![]()
朱瞻基画像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仅十个月,据《明史》记载,他临终前仅召见了杨士奇,交代了一些国家大事,丝毫没提后宫的安排。
但仍有5位妃嫔被拉着殉葬,包括给他生了3个儿子的郭贵妃,因清代对明史篡改太多了,这也是一段疑案。
有人猜测这是张皇后故意安排的,俨然一幅宫斗大戏!
但不管怎么说,宣德帝朱瞻基顺利即位后,也许是想弥补什么,对从小就失去母亲的几个弟弟特别关照。
![]()
朱瞻垍部分藏品 来源湖北博物馆
朱瞻垍(jì)是朱高炽的第九个儿子,在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他13岁时,被册封为梁王。
第二年,他就经历了父亲、母亲以及一位兄长的突然离世,这可能也是他此后性格软弱的原因。
朱瞻基对这个弟弟十分宠爱,光是去湖北就藩时,就赏了十多万贯钞。此后没事就给他加薪、赏赐,金银珠宝数不胜数。
但朱瞻垍终是无福享用,在自己的地盘,甚至被一位叫孔勤的下人欺负到想自杀。《明宣宗实录》记载:“勤狠傲,屡侮慢王”。
![]()
梁庄王朱瞻垍的墓室
堂堂一个大明朝的王爷,怂成这个样子也是少见。朱瞻垍多愁善感,正统六年(1441年)就因病去世,年仅30岁,谥曰“庄”,是为梁庄王。
在历史上十分不起眼,倒是他的老婆魏氏的情感更能让人记住。在朱瞻垍去世后,她闹着要殉葬,皇帝亲自劝慰让她为了年幼的女儿着想,不要想不开。
等把女儿养大成人出嫁之后(继女非亲生),魏氏不久后就去世了,陪葬在梁庄王旁边(强行凿通墓室),把“生同衾死同穴”的观念贯彻到极致。
21世纪初,位于湖北荆门钟祥市的梁庄王墓,被盗墓贼用炸药暴力炸开,幸好被当地民众发现,考古队赶到后也惊到了:所见之处皆是宝!
![]()
考古老照片
此墓只有地宫保存完整,仅仅31平米的墓室里,平均每一平出土100多件文物。
总发现金器、玉器、瓷器等文物5300余件。其中金器总重超10公斤,珠饰宝石更是多达3400余件,包括红宝石、金绿宝石猫眼、祖母绿等西洋贡品。
大部分都是女性首饰,远超明代藩王妃的正常规格!魏氏也无所谓了,这位女子估计想的是,在地下继续陪着爱人享受未完成的奢华生活。
其中有两块大金锭吸足了眼球,有一块还是存世孤品。
![]()
图中右边这一块是“随驾银作局销镕捌成色金锭伍拾两重”,和宫廷的银作局有关,长14厘米,重1874.3克,应该是结婚时朝廷的赏赐物。
而左边这一块才是重点,长13厘米,重1937克!铭文“永乐十七年四月 日西洋等处买到八成色金壹锭伍拾两重”。
这段文字直接点明重点,铸造金锭的原材料,正是郑和第五次下西洋时从海外购买的。
永乐十七年是1419年,郑和船队远航返回,他带回了许多奇珍异宝,这块金锭就是其中之一。
而如今也成了唯一明确标注与郑和下西洋相关的金锭,无价之宝!
![]()
高清欣赏
其实从材料来说,上面的“八成色”就代表着它的含金量不是那么足,这也是明代官锭的特色。
“西洋”二字,特指如今的东南亚、印度洋乃至东非沿岸一带。“买到”就说明它就是在当地买的金子而制作。
咋买的?当然是通过瓷器、铁器、丝绸、茶叶等商品贸易交换而来。一直有个说法,就是郑和代表明王朝出去“炫耀加送钱”。
事实证明,郑和可不是什么“散财童子”,那支庞大的舰队,本质上是一支“武德充沛”的跨国商贸集团。
![]()
网上的明朝物价对照表(不保真)
曾在网上看到一张朝贡物价对照表,是网友根据史料统计的,当然看起来有些夸张的成分。但也反映了部分事实,那就是大明朝的商品是真暴利!
朱棣五次北征、修故宫、收复安南、修永乐大典,再加上修陵墓和大规模扩大科举、农业的等措施,到处都要花钱。
有人说要是一般皇帝一次想做这么多事情,国家早崩了,但朱棣时期非但没崩,反而成就了“永宣盛世”。钱哪来的?郑和下西洋真的是“劳民伤财”吗?结果不言而明!
这块金锭,包括梁庄王墓里出土的大量西洋贡品,都是永乐到宣德时期全球视野的最大物证。可惜,这一切都在后面戛然而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