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晚报)
转自:沈阳晚报
![]()
□东篱
秋天,应是属于桂花的。清风中,时不时飘来一阵淡雅柔和的香甜气息。家在四楼,一早推开窗户,扑面而至的清凉空气中,注满了沁人心脾的桂花香,分不清是银桂金桂,推也推不脱,掸也掸不开,悠悠漾漾地几乎溢满斗室。套用辛弃疾的句子,“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桂花之芳馥与高格,在秋花中是独一无二的。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树乃月中之树,香亦天上之香也。”不只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普罗大众同样喜爱桂花,爱的最好方式便是用于饮食,送上舌尖,让桂花的香气融入人间烟火,流连齿颊,涌进心田,不负季节的馈赠——也奇怪了,寻常食馔一旦有了桂花的加持,仿佛画龙点睛,马上有灵魂。
桂花入馔方法也多,苏州平江路上的糖粥,熬得黏稠又清甜,桂花飘香时,直接撒一把,那叫一个香!南京夫子庙的桂花赤豆小芋艿,那小圆子、小芋艿才豌豆粒那么大,全让赤豆染成绛红,最销魂还是点点滴滴似小黄米般的金桂。川渝地区的桂花醪糟小汤圆,热气中漂浮着疏疏密密的小花朵,一时间恰如云雾中的繁星点点。芳馥可口的桂花茶是用鲜桂花、冰糖、枸杞一起熬成汁,用热水冲开饮用的,浅黄的茶汤中,粒粒小花浮起又下潜,直至禅坐杯底,一颗浮躁的心也会渐渐平和与安然。这个时节,最诱人的无疑是沿街串巷叫卖的桂花糕,将粳米粉拌上些微白糖,装进笼屉,撒一层新鲜桂花,不待蒸熟,已氤氲出新米与桂花混合而成的鲜美与甜香,能飘出店铺老远。这种做法,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中亦有记录,名叫“广寒糕”,大观园里则称“桂花糖蒸新栗粉糕”,只在桂花糕中加了新鲜栗子粉,瞬间华丽转身,在书中惊艳出场了3次,可见贾家对这道小食的看重。也可做桂花银耳莲子羹:莲子去芯,银耳撕碎,文火熬出浓稠汤汁,出锅时撒一把缤纷桂花雨,“三秋桂子十里荷香”的意境全了。
为易于保存和方便食用,人们常将桂花收集起来,一层花朵一层糖地腌渍,浇少许蜂蜜后封存起来,制成糖桂花。吃汤圆时,以糖桂花作馅,一咬一口甜香;店家做蓝莓山药,也浇糖桂花,端上桌仍见金黄小朵,妩媚馋人得很;中秋节吃月饼,馅内少不了糖桂花,一瓣瓣,小丫头似的热闹可爱;秋末寒冬直至来年早春,家乡小城叫卖的桂花冰糖藕,真正如其吆喝的“好吃到不想走”,煨煮一宿的藕段附了一层凝胶似的糯米汁和糖桂花,粒粒银白或金黄还在喷吐枝头的芬芳,雨声中买上一段,咬一口,藕丝拖老长,满口的暖香与甜蜜,直觉尘世仁厚可亲。
百花之中,大约只有桂花与烟火贴得很近,与诗情贴得更近。“欲买桂花同载酒”,多么浪漫,有花有酒的日子啊。将桂花倒入酒瓮,一经发酵,酒香桂香合二为一,即成桂花酒,清甜绵密,醇厚悠长,岂不妙哉。白居易曾用“绿蕙不香饶桂酒,红樱无色让花钿”的句子来赞美。想那窖藏过的花与酒,已盛满岁月的芳醇与桂花的馥郁,轻啜一口,刹那间便觉饮下了整个秋天的精华。
桂花最高级的加工方法是蒸馏,提取其摄人芳魄,制成木樨花露即桂花香液,乃古代进贡的御用品,可闻香,美容,也可药用,《红楼梦》中,宝玉受伤后,听说府中有这宝物,“即命调来吃,果然香妙非常”。
平常人等是不必也不想服用这高级又风雅的饮品了,就在桂香萦绕的秋天里,来一碗桂花汤圆吧。金风掠过,身旁的丹桂树就簌簌地落下赤橙的花朵,拂了一身还满,有的飘到了碗里。望望碗里的花,看看风中的树,耳畔依稀听到有人在叫卖桂花糕……为季节增香、为生活添彩的桂花似乎太烟火,熏染得整个小城都有一种很结实的甜蜜。而人们依时而食,或遵循先人的步履,将易逝的物候转化为可藏可品的秋日芳华,不但觉得日子的安稳踏实与生活的诗意美好,也是因为包括桂花在内的滋味与文化密码,早已深植于人们的生命深处,不离不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