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所经历的
正在成为过去
我们所留下的
是这一方水土和文明存在过的痕迹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三十一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骏博外国语学校的学生来诵读《俗门俗事》。今天,你将听到的是《“老八样”,有吃头》。
点击收听音频
吃年夜饭是合家团聚、辞旧迎新的传统。除夕的年夜饭是国人最为看重的一顿餐食,吃饭时一家人必须聚集在一起,菜肴也要比平时丰盛得多,称“吃团圆饭”,也叫“合家欢”。因各地菜系不同,故而菜品也是各有特色。
过去,在闵行一带,传统年夜饭的菜肴一般是“老八样”,有些地区称“蛮八样”。传统的“浦东老八样”在《民俗上海·浦东卷》中有提及:“这八种菜肴分别是扣三丝、三鲜、扣鸡、走油肉、鲜肉水笋、红烧河鲫鱼、珠菜荸荠、烂糊肉丝……根据时令不同,部分菜肴会有变动。”现在,在闵行区浦江镇的召稼楼景区,“老八样”已成为本地招牌,来这里的游人大都会去尝一尝。
![]()
经典的“老八样”(资料图片)
![]()
位于召稼楼景区的老八样酒楼,门口人头攒动(周霭萍摄)
当然,一份热气腾腾的什锦砂锅也是必不可少的,其中的爆鱼、肉皮、咸肉、五花肉、猪脚、肚片、蛋饺、肉圆、鱼圆、冬笋片、白菜、粉丝、黑木耳、香菇、青菜心等都是让人垂涎之物。哪怕是在日子尚不太富裕的岁月,本地人家也特别善于“穷年富过”,很讲究年夜饭的口彩:四喜烤麸、塌菜冬笋(塌菜,又名塌棵菜,在上海话中与“脱苦菜”谐音)、蛋饺(象形的金元宝)、八宝饭、汤圆等,所以这些为来年讨口彩的菜肴几乎是每家每户的必备。此外,年夜饭里一定要有鱼,寓意“年年有余”。读来和“发财”谐音的发菜、象征着“升”和“发”的发芽豆和黄豆芽、又名安乐菜的豌豆,这些寓意吉祥的菜品都是年夜饭的常客。上海还有句谚语:“除夕吃芋头,一年四季不犯愁。”因此年夜饭也会吃些芋头。
![]()
扣三丝
20世纪80年代后,市民的收入提高了,而年三十又要上班,没有时间准备年夜饭。于是各饭店、宾馆适时推出了年夜饭的项目,一时间供不应求。在一些知名饭店,往往需要提早几个月预订春节酒席。
进入21世纪后,年夜饭形式更趋多元化,不同群体的需求差异分化明显。商家也适时做出调整,推出种类更趋丰富的定制年夜饭。随着电商的兴起与繁荣,将菜肴和配料配置好,及时送货上门的半成品年夜饭大受欢迎。
年夜饭吃完后,家庭成员无论老小都会围坐在一起谈笑、吃美食、看春晚,或做游戏、打扑克、下棋等。等到12点钟声敲响,迎接新年,然后才可以睡觉,叫“守岁”。其间,人们通常会一起品尝糖果、瓜子、花生、蜜枣、柿饼等零食。其中,柑子是除夕不可缺少的果品,俗语说:“除夕吃红柑,一年四季保平安。”这些果品和守岁酒要一直吃到第二年。
随着网络普及,守岁时给亲朋好友发短信、微信祝福,成了很多年轻人的习惯。过去传说是老天爷在此夜会打开天门,将金银财宝撒往人间。其实,这反映了人们希望能过富裕生活的祈盼。一般要点起红蜡烛,香炉里插着一大把香。等到香、烛燃毕之时,也就已经是五更鸡啼了。老派的上海人坐在守岁桌旁,看大红蜡烛的烛芯结出各种模样,名之为“如意”等吉祥的称呼,表示对年岁的祝贺。
老上海传统大年初一早上要喝“元宝茶”,茶中除了要放一些上等的茶叶以外,还要放上两枚清香脆口、涩中带甜的青橄榄。此日的早点,大多吃糖拌小圆子、宁波圆子、酒酿汤圆、糯米糕、红糖枣子汤等,也有的吃两只加有红糖的“水潽蛋”,寓意甜甜蜜蜜、团团圆圆。20世纪60年代后,一些上年纪的老人还比较讲究;年轻人中间逐渐弱化。
正月初一中饭也是全家团聚的聚餐,颇为重视,吃的每一道菜,也都有讨口彩的叫法,以图吉利。肉圆、蛋饺是必不可少的,肉圆象征团圆,蛋饺寓意招财进宝;菠菜因为梗长,叫作“长庚菜”;青菜色绿,叫作“安乐菜”;黄豆芽与油豆腐同煮,叫作“如意菜”;百叶包肉称“百叶如意卷”,用菜心、豆腐等烧成后用百叶卷裹,称为卷钱捆,以示来年财源滚滚而来;饭里预埋荸荠,吃饭时用筷子挑出,叫作“掘元宝”;一般不将鱼吃光,叫作年年有鱼(余)。春节里最有代表性的节令食品是年糕,几乎家家都要做年糕、买年糕,讨“年年高”“节节高”的口彩。
1949年前,还有在正月初一饮“屠苏酒”的习俗。“屠苏酒”的制法通常是把药料盛在三角绛囊中,除夕之夜,将其悬浸于井,初一寅时取出,放在酒里煮沸四五次,然后举家痛饮。民间相传有解毒驱邪的功用。21世纪后,开始有企业制作屠苏酒,一些百年药店有屠苏酒销售,有极少数市民家庭还保有喝屠苏酒习俗。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三十一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骏博外国语学校的学生来诵读《俗门俗事》。“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习也”,大抵意为地方流行的生活习惯。本书作为“发现闵行之美”文史系列丛书“民艺乡俗”辑中的一册,主要针对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等内容进行叙述,以四季为时间线,带读者感受闵行传统民俗文化的移风易俗。
2025年11月起,第三十一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朗读:上海市骏博外国语学校 六2班 张业承
编辑/初审:陈依婷
复审:何婷婷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