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济南周边的山野间迎来了一群特殊的“美容师”。他们个头不高,力气不大,但眼神却格外专注,身影分外忙碌。11月8日,由济途·山与城户外俱乐部发起的“净山”活动再次启程。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队伍中涌现出大量稚嫩的面孔——众多家长带着孩子一同参与,让环保的种子在这些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一场以家庭为单位的青山守护行动,成为山间最动人的风景。
![]()
参加“净山活动”的小朋友们
山野间的“萤火虫”:
小手捡起大责任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略显崎岖的山路上。孩子们身着色彩鲜艳的户外服,手拿垃圾夹和环保袋,像一群散入林间的萤火虫,开始搜寻被遗忘的垃圾。
![]()
捡拾垃圾的小朋友
“妈妈,这里有一个塑料瓶!”“爸爸,我捡到一个包装袋,它不应该在这里!”稚嫩而清脆的呼喊声此起彼伏。有小朋友踮着脚,费力地用垃圾夹将一个卡在石缝中的饮料瓶“解救”出来,然后小心翼翼地放进妈妈撑开的垃圾袋里,小脸上洋溢着成就感。“老师说过,乱扔的垃圾要几百年才能‘消失’,大山会疼的。”她认真地说。
比起成年人,孩子们的目光似乎更为敏锐。他们能发现藏在灌木丛深处的零食袋,也能留意到挂在树枝上的细小塑料绳。对于他们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户外劳动,更是一场充满探索与发现的“环保寻宝游戏”。孩子们弯下腰的每一次拾取,都是对自然最直接、最纯真的关爱。
9岁的安墨轩小朋友读四年级了,他告诉记者,他认为“净山活动”是一个有意义的活动,“我们在山里遇到什么垃圾都应该捡起来,不能乱扔。”也有从外地专程参加“净山活动”的小朋友告诉记者,通过“净山活动”,自己知道了环保的意义,以后出门会随身携带垃圾袋。
言传身教:
环保课堂在山林间活了起来
活动现场,家长们不再是简单的看护者,而是与孩子并肩作战的队友。他们一边协助孩子处理难以夹起的垃圾,一边耐心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以及塑料制品对土壤和动植物的危害。
![]()
家长和孩子合作净化山野
“跟他讲十遍爱护环境,不如带他亲自来捡一次。”带着8岁儿子前来参加活动的李先生感慨道,“看着他小脸通红、汗流浃背的样子,我相信环保已经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他亲身感受过的疲惫与自豪。这种体验式教育,效果远超预期。”
“我本来还担心孩子年纪小,会因为爬山太累半路放弃,没想到他们状态特别好,边爬山边清理垃圾。”李女士带着两个儿子来参加净山活动,大儿子今年9岁,小儿子只有7岁。“看着这些小家伙们一个个干劲十足,为自己捡起的每一个瓶子和塑料而骄傲,嘴里还念念有词说自己是‘环保小达人’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心里真是又感动又自豪。”李女士告诉记者,她认为,以前是爬山,现在是更有意义的爬山——不仅是净山,也是净化自己。
“现在的孩子,在学校看电脑课件,回家上楼,也没有很多朋友。这样的净山活动既能户外运动,又可以认识很多小朋友,锻炼身体开阔眼界,让爱护环境变成实际行动,而不只是一句口号。”家长刘女士感慨道。
这正是一场发生在自然深处的、无声的课堂。山路成了走道,山林成了教室,家长们用行动诠释着责任,孩子们用实践理解了理念。这种亲子间的互动与合作,让环保意识在言传身教中完成了代际传递,变得可触可感,深入人心。
播撒绿色的希望:
今日小行动,明日大未来
活动组织者、某户外俱乐部负责人陈刚看着漫山遍野忙碌的小身影,倍感欣慰:“我们最初组织净山,主要是面向成年户外爱好者。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主动咨询、积极参与。看到这么多孩子加入,我们特别感动。他们才是未来的主人,他们今天付出的每一滴汗水,都是在为明天积蓄力量。”
经过一上午的辛勤劳动,每个人手中的垃圾袋都“战果累累”,而身后的山路则恢复了应有的洁净。孩子们聚在一起,比较着谁的“收获”更多,笑声在山谷中回荡。他们或许还不能完全理解环保的意义,但他们用最质朴的行动——弯下腰,伸出手,为脚下的土地拂去了尘埃。
记者:樊雨晴摄影:樊雨晴摄像:樊雨晴剪辑:樊雨晴编辑:陈彤彤校对:高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