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安晚报)
转自:新安晚报
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剧协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彦日前现身安徽霍山迎驾文学笔会。陈彦多部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和舞台剧,在与安徽青年作家代表座谈时他鼓励大家打开格局,重新认识“田野调查”和“乡土概念”。接受大皖新闻采访时,陈彦表示,文学是影视改编的母体,就和年轻作家同成熟作家的相遇一样,都有亦师亦友的关系。写作不要过于关注技巧,阅读避免硬性灌输。
青年作家创作
找到能够洞穿的那块土地
徽派:您在座谈会上说,大家对乡土的理解和研究是不够的。
陈彦:其实我觉得,你比如说我在一个单位能工作20年,严格讲,我是做了一种非常深入的田野调查。就说这个行业,我可以把它从历史到现在,再加上我又关注这个东西,我就反复去研究它,所有的东西研究透。比如我们说今天的乡土文学,我认为我们作家现在对乡土研究是不够的。
你比如说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马尔克斯说他读了四遍,甚至说这个小说他可以倒背如流,我是不相信的,这么长的小说,他倒背如流是不可能的。他确实认真看了,我也是认真研究了《佩德罗·巴拉莫》,我一遍一遍地看一年一年地看,出了电影,我又在看,包括最近这个《撒旦探戈》,写乡土小说的人应该认真读这一部小说。作家对乡土的那种深刻理解,就是人与土地的关系,土地滋养了我们,最后我们废弃了土地,不是说是土地沉沦了我们,而是我们让土地沉沦了。我们的道德,我们的这个现代化进程中人的异化让它沉沦了。我那一天和陈先发主席一块儿在路上走的时候,我们就探讨这个赛珍珠的《大地》,就是在安徽这个土地上写的。写得非常之传统,但是非常深刻。我们今天很多乡土小说说实话,你看的时候你就看不到它背后的历史背景,所有的东西都带不出来,《大地》这个小说今天可能很多人很不屑拿起来,觉得也没什么技巧,没什么东西,但我们看到的是2000年的乡土史,看到的是今天土地衰败的诸多原因。
徽派:很多青年作家都在说创作上突破的焦虑,可能很多成熟的作家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
陈彦:我觉得青年作家其实要突破的方位,要去研究的东西,能够成就的写作多得很,就看我们怎么去关注。每个人都可以打开一片土地,我们每个人都有我们的乡土,我们每个人都有我们工作的环境和生活的环境,我们是不是把这个环境打开了,我觉得这个十分重要。这个环境现在打不开的时候,很可能就是拼命地研究技巧。有些老师讲简约地写作,你看博尔赫斯的这种简约,卡尔维诺的简约,卡夫卡的简约,但是那个简约背后一定是有巨大东西存在的。博尔赫斯写的《恶棍列传》里的海盗郑寡妇,我们也有这么一个电视剧,我关注了,可你跟人家博尔赫斯的那个视角,和对这个生活的历史的人性的命运的洞察能力,不知道差了有多远。
因此我觉得,任何人都有一方天地,你一定要把你那一方天地朝最深邃的地方去洞开,每个人都会找到能够洞穿的那一块土地,哪怕只是邮票大的一个地方,你只要洞穿了,你就是独特的,你就是了不起的,你肯定会写出你最好的作品。
青少年阅读
找到兴趣和进入的新接口
徽派:陈老师觉得,这种文学笔会对于作家而言,最积极的意义在哪里?
陈彦:这么多作家来到这么一个小镇,本身也是一种深入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学习,再加上第一次有这么多青年作家参与,我想这一种交流互动对青年作家的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当然对于一些成熟作家来讲,也是一种学习。青年作家有他的敏锐性,有他独特的思考和发现,一些年龄相对大一些的作家,他的生命经验相对丰富一些,写作经验也相对丰富一些,在一块进行互动交流也是彼此成长的一个过程。
徽派:陈老师的很多作品,如《装台》《主角》等等都影视化了,您觉得文学作品的转化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陈彦:文学是一个母体,这些年影视剧的转化,包括舞台剧的转化,当然我个人一些作品也被不同的形式进行了转化,转化的过程,那都是一个完全重新创作的过程。因为文学只是提供一种底色和模本,而其它形式的创作有自己的要求,因此我觉得转化本身也是一种再创作。有些创作可能对原作有提升,反过来也会滋养我们,让我们在以后的创作中会有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面向。当然现在有些转化,也有一个完全脱离了原著的走向,我一直想,还是要考虑当初为什么要用你这个原著在进行不同样式的创作,我觉得这个初衷很重要。
徽派:您怎么看现在大行其道的微短剧?
陈彦:微短剧里边确实有些好的作品,我觉得有些作品的构思非常巧妙,故事也讲得很精彩,并且从价值观上我感觉也还是对人的精神世界有帮助。但是确实也有很多微短剧,怎么说呢,首先价值思维混乱,再一个故事编得折来倒去的,从底层逻辑、生活逻辑、方方面面你都不敢详细去推敲,有时候可能就是一种搞笑。我们的生活需要娱乐,需要娱乐性,我们的文艺作品需要有一种趣味性,但是一味追求娱乐性,不
负责任地传播,我觉得这个还是有问题的,需要各方面来综合治理,同时也需要读者(和观众)在里边儿去筛选剔除,能看到更多有意思的有趣的,同时也是有意味的好作品。
徽派:青少年阅读一直是大家很关注的议题,这方面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陈彦:如果我们整天被短视频、微短剧这些东西裹挟着,我认为还是有很大问题。青少年的阅读我主张还是从经典开始,当然在小时候,我觉得首先是从趣味开始,然后在这兴趣当中去寻找它滋养我们的价值。总体来讲阅读它也是一个寓教于乐的过程,我觉得对青少年阅读不能硬性去绑架,硬性去灌输,还是要引导。好的东西是什么呢?人类经过了成千成百年的反复阅读,很多人的阅读共同给你筛选出来的那些作品,一定是值得反复去阅读的,所以我觉得青少年的阅读也需要从经典开始。经典也不都是板起面孔的东西,也不都是长的、青少年无法进入的东西,它也有一些很短的东西、很有趣味的东西。并且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经典有很多,当然今天我们需要对这些作品做一些现代性的解读。总的来说,就是传统文化里边最优秀的部分,我们把它提取出来,然后进行新的解读,植入到青少年的阅读和生活中去,它一定要变为一种日常,变为日常就需要有兴趣这么一个进入的接口。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蒋楠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