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作家出版社,发现更多文学好书
*本文转自《莆田晚报》,作者蔡旭麟
![]()
逐光而行 圆梦文学
——读《我的作家之梦》
![]()
《我的作家之梦》
沈世豪 著
作家出版社
当年,坐在浦城一中阶梯教室的我,专注地聆听一位优秀校友的讲座,台上的嘉宾居然没有准备讲稿,却侃侃而谈、引人入胜,其时,他以报告文学《亚细亚的太阳》而远近闻名,他就是沈世豪教授。此刻,我的书案上摆放着他赠阅的新著《我的作家之梦》,令我回忆起那一幕校园往事,不由倍感亲切、先睹为快。
以重要的人物、事件和作品为众多支点,撑托起全书偌大的框架,这种叙事策略和方式,将作家传奇人生和创作经历的独特风貌,富有情趣地生动展现,清晰完整地串成链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观照全书,出彩之处俯拾皆是,比如求学路上的遇见、高墙电网内的“突围”、依依故园情的抒写……对作者而言,这些生命激流中翻腾的一朵朵浪花,是极具意义、影响深远的绽放,足以引发人们心灵的触动和情感的共鸣。
歌德曾经说过:“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穿越时间的尘雾,至今仍是不泯的箴言。这种正能量激励的价值导向,在沈世豪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文学生涯中体现得淋漓尽致。35部专著和长篇作品、1500余篇短文、30多部纪录片,以及获得的一系列荣誉和奖项,就是他在公众眼里最大最耀眼的勋章。
自谓业余作家的他,在书中开篇引语里作了简短的自我介绍,同时敞开心扉,饱含真诚地说:“或许,我的作家之梦,对我同时代的人们以及后来者,具有某种欣赏价值和启迪意义。”的确,他既有“象牙塔”内长期从事写作教学和研究的理论素养,又有在散文、报告文学和纪录片等领域深耕多年积累的创作经验,两者完美的融合,使他的创作如鱼得水、如虎添翼,许多名篇佳作广为传颂,随手即可举出不少鲜活的事例:散文《山城水清清》有如甘泉流淌在南浦儿女的心田;报告文学《陈景润》轰动鹭岛并行销全国;纪录片《神奇的汉字》从央视银屏远播海外……
流连于书页建构的风景,沉浸在文字传递的温暖,我惬意地品味着阅读带来的美好感触,一头扎进作家从容舒缓的叙述。在“探索之路”“急流勇进”“前进没有休止符”等章节中,他对曾经承担的一些重大或棘手的创作任务,如何历尽艰辛圆满完成,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回顾。“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脍炙人口的诗句,移植到文学创作的表达和诠释上,蕴含着“求新、发现、探索”的某种规律性,这与沈世豪的创作理念不谋而合。他用散文写党史,在《太阳之歌》的撰写上作了开拓性的尝试,掀起了学界研讨的热潮;面对抗灾的大题材,他首先提炼出掌控中心思想的主题,再来谋篇布局,从而创造了长篇报告文学《生命至上》的成功奇迹;转换创作思路,他以普通百姓的角度透视时代的跨越与变迁,使大型电视纪录片《春花浪漫》顺利开拍,最终与广大观众见面……作为本书的看点之一,他个人的创作心路、感悟、方法,以及幕后的故事,尤其是他在书的结尾,全面系统地总结提炼的写作“秘诀”,对于文学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实用有益的学习、借鉴和启示。
乡愁,在诗人席慕蓉的心中,是“一棵没有年轮永不老去的树”,在作家沈世豪的笔下,它是父老乡亲的音容笑貌,是村民们草根人生的集合,回响着亲切的侬语乡音,散发着强烈的乡土气息。意义非凡的《圳边村纪事》一书,可谓是沈世豪的倾情之作,是他献给故乡的一束清新的山茶花。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回眸沈世豪漫长的创作之路,好似江海奔涌般的壮观和精彩。他伏案写下“文学创作是很有意思的劳作”,这是一位耄耋老人内心的真情流露和独白。

作家出版社推荐

![]()
点击图片即可进入购买链接
![]()
《我的作家之梦》
沈世豪 著
作家出版社
内容来源:《莆田晚报》
作者:蔡旭麟

往期回顾,点击关注
![]()
![]()
排版:邓 宁
一审:刘岂凡
二审:刘 强
三审:颜 慧
作家出版社官方媒体矩阵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