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6日,马来西亚与美国签署了一份互惠贸易协议,这份协议表面公平,实际上隐藏着不利条件,它规定马来西亚要在十年内向美国能源和矿产领域投入700亿美元,换取少量关税优惠,其中最关键的是包含一项"毒丸条款",如果马来西亚再与中国这类被美国视为威胁的国家签订新协议,美国有权立即提高关税或终止协议,类似做法美国在越南和柬埔寨也曾使用,但这次涉及东盟主要国家,影响更为显著。
![]()
中马合作原本进展顺利,从2017年起,中国在马来西亚修建铁路、铺设5G网络、建造液化天然气厂,连稀土出口也主要依靠中国企业支撑,到2024年,中马合作的液化天然气项目每年能供应500万吨,六成稀土出口销往中国,6G研发也已规划至2027年,半导体工厂同样依赖中国设备,整条供应链运转高效,但美国协议签署后,这些项目全部陷入停滞,没有提前通知,也没有过渡安排,直接暂停了运作。
![]()
安瓦尔政府对外宣称担心对美出口受影响,因为美国市场占他们出口的14%,可实际上今年4月他们还与中国商讨加入金砖合作机制的事,协议签署后过了半年,金砖方面的进展就渐渐停滞了,而美国方面提供的所谓援助也显得耐人寻味,比如炼油厂升级不允许使用中国制造的零部件,50亿令吉的基础设施拨款仅够修整部分公路,并且没有附带任何技术转让内容,这与中方从高铁到港口、从能源到科技的全方位合作支持相比,美方所提供的资金更像是临时补救措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能源方面最先遇到问题,马来西亚现在必须优先把天然气卖给美国,原本跟中国签的液化气合同配额就被挤占了,稀土行业情况更糟,中国本来买走六成产量,现在只能找其他买家代替,成本一下子涨了很多,半导体工厂也受到影响,中国设备不让用了,工厂升级进度慢了超过三成,原定2027年的6G测试计划直接暂停,美方要求供应链必须去掉中国部分,还有个严厉措施,对中国商品经过马来西亚转卖到美国的,直接加收40%惩罚关税,这就完全堵住了通过第三国转运的渠道。
![]()
国内反对声音一直不断,前总理马哈蒂尔在11月3日公开批评这项协议违背宪法、损害国家利益,还要求内阁集体辞职,安瓦尔在第二天回应称已经别无选择,并且提到中国也在与美国讨论关税问题,议会争论持续不停,中方则表现得较为冷静,于11月派出副总理访问马来西亚,计划到2026年将双边贸易额提升至5000亿令吉,风电项目的本地化比例已经达到七成,明显是在加强产业合作,而不参与政治站队的做法。
![]()
这件事已经超出马来西亚的内部事务范围,美国想通过这个协议拉拢东盟国家建立排除中国的供应链联盟,但其他国家都清楚中国是它们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协议在法律上有约束力,可过去十年建立的信任关系和产业链不是几页文件就能切断的,马来西亚现在采取双轨策略,既要应对美国的压力,又要抓住中国市场,关键在于它能否在技术封锁和市场韧性之间找到可行路径,这种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状态可能比直接选边站更艰难,但也更贴近现实情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