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琉璃厂,有一位人物被称为“一槌定音”,他从1900年开始用30多年时间,收藏了千余件古董。
涵盖青铜器、玉器、家具、汝窑、明清官窑等稀缺种类,眼力之高超在业界倍受推崇。
他就是沈吉甫,忙活了一辈子,因为一个决定而彻底隐退。
![]()
沈吉甫老照片
沈吉甫早年受洋务运动影响,毅然弃文从商,最初在宁波商人严信厚的绸缎庄担任账房。
练就了精明的商业头脑,还主动学习外语和新式记账法。让他获得了外国资本的青睐,甲午战争后顺利进入华俄道胜银行,逐步成长为金融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后来,他更与陆宗舆、曹汝霖等人共同创办了首家股份制银行,成为推动近代金融体系发展的先锋。
积累的财富和人脉,让他接触到了另一个世界:古玩收藏。渐渐地,他开始涉猎收藏,并靠聪明的脑子迅速占据业内一席之地。
![]()
沈吉甫和紫檀柜子
到了1931年,他在北京古玩界已是数一数二的人物。朋友们常说他眼睛毒,看瓷器从没走眼过,连琉璃厂的老板们都得请他掌眼。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乱了华北也不安稳。沈吉甫那时快六十岁了,觉得时局动荡,收藏这些宝贝留着也是累赘,再加上子女对古玩没兴趣,他就决定金盆洗手。
他把所有藏品打包出售,最终和日本的山中商会谈妥,以24万大洋的价格全卖了。
要知道,当时一套四合院不过千余大洋,这是一笔多大的财富!
![]()
现代山中商会在东京拍卖的清代粉彩
此后他在天津英租界买了幢小楼,打算过隐居生活,没想到早有人盯上他了。
1932年春天,一个平常的早上,沈吉甫散步回来,心情不错。家里女佣突然拿出一对珐琅彩蒜头瓶,请他帮忙看看。沈吉甫本来不想管,但碍于情面,就戴起老花镜仔细端详。
这一看,他心跳加速:瓶子上画着蝶恋花图案,牡丹娇艳,蝴蝶灵动,瓷釉晶莹,底款还写着“乾隆年制”。以他的经验,这像是传说中的“古月轩”瓷器。
那是清代宫廷的珐琅彩精品,民间极少见,沈吉甫一辈子就见过一只,还因为款识问题卖给了日本人,一直耿耿于怀。
![]()
乾隆珐琅彩题诗“古月轩” 保利2022拍卖:1150万元
现在突然冒出这么一对,他眼睛都亮了。女佣说这瓶子是她当兵的兄弟带来的,长官手里还有几只,想找行家鉴赏,合适就卖。
沈吉甫一听还有货,赶紧邀请他们上门。没多久,两个军官模样的人来了,又拿出两对瓷瓶:一对玉壶春瓶画百花呈瑞,一对橄榄瓶画松竹梅。
沈吉甫越看越激动,觉得这六只瓶子全是真品,要是收下来,能在古玩界轰动一时。
他被这“好运”冲昏了头,没多想就讨价还价,最后掏出10万大洋,把三对瓷瓶全买下了。
![]()
沈吉甫旧藏钧窑 现藏于大维德基金会
成交后,他美滋滋地请北京琉璃厂的朋友来鉴赏,想炫耀一下。可朋友看完后,脸色古怪,支支吾吾不说话。
沈吉甫心里咯噔一下,再仔细看那些瓶子,发色不够精细,彩面光泽欠活,他终于醒悟过来:全是假货!
他气得抓起一只瓶子狠狠砸在地上,碎片四溅。女佣闻声赶来,沈吉甫厉声让她叫军官回来。
军官倒没躲,来了就说退货可以,但打碎的那只最贵重,得赔十万大洋。这明摆着是敲诈,沈吉甫火冒三丈,可军官威胁说不行就去司令部理论。沈吉甫知道这些人惹不起,为了保命,只好忍气吞声讨价还价。
最后,军官退了两万大洋,拿走了剩下的五只瓶子。算下来,沈吉甫白白花了8万大洋。
![]()
山中商会分店旧照
到头来就听了个瓷器破碎的响声,啥也没落着。后来才知道,这是女佣和外人联手做的局,利用他对古月轩的执念和贪心,引他上钩。
这件事对沈吉甫打击太大。他原本想着退休后享清福,结果晚节不保,钱没赚到还丢了面子。
他辞退所有仆人独自回老家,后来又搬到上海,1952年去世。
而他卖给日本山中商会的那些珍贵藏品,被多次转卖!此后流落在世界各地,成为各大拍卖行的主力拍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