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雪野湖畔碧波荡漾,一场关乎产业脉动的金融对话正在此悄然展开。11月7日,“金融助力 科创启航”金融路演专场对接会成功举办。作为第八届中国(济南)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的重要平行活动,它不仅是项目展示的舞台,更成为窥见济南推动“人才—资本—产业”深度融合的一扇窗口。
![]()
破解“最初一公里”,金融甘霖润泽科创沃土
路演现场,气氛热烈。来自各个前沿领域的40个优质项目轮番登台,展现技术实力与市场潜力。不少项目代表会后表示,早期研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是社会资本往往望而却步的阶段,而济南设立的海右人才基金,正是在这一关键环节发挥了“及时雨”作用。
“我们研发的‘本质安全水基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上实现了突破,但前期研发投入大、周期长,正是海右人才基金的设立,为我们注入了关键信心。”路演现场,长清区项目负责人贾鲁婕的发言,道出了许多科技创业者的心声。在她看来,济南对科创项目的理解与耐心资本的支持,让团队得以心无旁骛地攻坚关键技术。
这一闭环的最终落脚点是产业与城市的共同成长。获得投资的企业在济南落地生根,不仅带来了新技术、新产业,更吸引了高端人才的集聚,形成了“引进一个团队、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的链式反应。
![]()
产业链条协同,推动“济南制造”迈向“济南智造”
路演项目清单如同一张济南重点产业的“星图”,清晰勾勒出这座城市的发展雄心。
从现场路演的40个项目来看,覆盖智能机器人、先进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装备等前沿领域,与济南市重点布局的产业方向高度契合。例如,杨震团队带来的“无人仓配一体化机器人”,瞄准智慧物流痛点;刘涛研发的“防爆人形机器人”,则面向油田、核电站等特殊场景,展现出济南在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创新活力。
这种高度契合并非偶然。近年来,济南持续深化“工业强市”战略,聚焦提升13条标志性产业链和34条重点产业链。数据显示,全市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超过200家,并助力华熙生物、山大地纬等30余家企业成功上市,形成了以创新为引领的产业梯队。路演项目与本地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济南制造”向“济南智造”的跃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据济南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超过20%,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增速显著。以华熙生物、山大地纬为代表的30余家上市企业,以及累计培育的20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共同构筑了济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矩阵力量”。
![]()
科创与金融深度融合,打造“基金+大赛”赋能新模式
“以赛引才、以财助才、以才兴产”的良性循环正在济南形成闭环。
在济南构建全域创新体系的进程中,“基金+大赛”模式并非简单的“赛事搭台、资本唱戏”,而是通过系统化、机制化的设计,将人才的识别、项目的孵化、资本的注入与产业的落地紧密串联,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持续的赋能体系。海右人才基金在其中扮演了“价值发现者”与“资本催化剂”的双重角色。
济南财金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鑫介绍,作为大赛深度参与单位,集团已连续两年承办金融路演活动,累计推动葆正医药、艾恩半导体等一批优质项目获得金融机构投资。截至目前,通过“基金引领、多方参与”模式,已带动江苏毅达、鲁信创投等头部机构完成对多个人才项目投资。
![]()
大赛聚势赋能,构筑产才融合新高地
“金融助力 科创启航”路演活动的成功举办,是济南构建更具活力创新生态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而作为其承载平台的中国(济南)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已然超越了赛事本身,成为这座城市引才聚智、驱动创新的强大引擎。它既是面向全球的“招贤榜”,通过覆盖海内外的赛区网络,广泛吸纳契合济南产业发展的优质项目;更是资源汇聚的“枢纽站”,将政策、资本、园区、服务等创新要素精准对接,为项目落地提供全链条支撑。大赛如同一座精心设计的桥梁,一端连接着怀揣梦想的创新创业者,另一端则链接着济南深厚的产业基础与广阔的应用市场,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关键一跃。
正如一位参赛选手所说:“在济南,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政策的温度,更有资本的力量、产业的厚度和城市的包容度。风好正是扬帆时,我们在济南,刚刚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