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11月8日,“我们,世界——共生时代与可持续的未来”展览在浦东碧云美术馆开幕。展览汇聚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10余名艺术家的作品,通过装置、影像、绘画、声音与气味等多元媒介,聚焦生态与科技等议题,不仅探讨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还提出一种温柔的反思:“艺术如何帮助我们重新学习与地球共处”。
![]()
“我来自智利,在我创作这件作品的2017年,智利发生了最严重的森林火灾。”艺术家罗德里戈·阿尔特加在其作品《缺席的森林》中,以烧焦的痕迹与“留白”的树木轮廓,表现了这场令他难忘的灾难。这件作品还以纸张记录植物形态的转化,而树桩装置则指向被切割的生态记忆。罗德里戈说:“这是对树木的纪念,也促使我们‘重建’一种更加伟大的生活方式。”
![]()
飞鸟变成了直升飞机,三条鱼组成了火箭,现代工业建筑如海市蜃楼一般浮在海上……艺术家邱岸雄在绘画作品《新山海经—神隐》中,描绘了一个现实与幻想交织的奇特世界,山川、异兽、机器与城市共生于一幅流动的史诗画卷中。“在《山海经》中,世界万物都是有生命的、连接在一起的。古人是在用一种原始、质朴的眼光来看世界。”邱岸雄说,“《新山海经》表达了我对当代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反思。”
![]()
刘商英的《荒原计划20号》是本次展览中尺幅最大的作品。它完成于新疆罗布泊,艺术家将一块长17米的画布铺展在沟壑纵横的荒原地表,并俯身用蘸满颜料的双手抚摸画布,让大地的痕迹与感性的绘写相互交织,最终呈现出震撼心灵的“写生”图景。刘商英说:“在罗布泊,我每天都与严酷的自然环境进行抗争,每天都有许多风沙进入到画面中。因此,这件作品也代表了我与自然的和解。”
![]()
策展人郭小晖表示,这不是一个已“完成”的展览,而一场“正在发生”的展览:“每一位观众的行走、凝视、停驻、困惑与感动,都是这场展览的有机部分。当你离开展厅时,希望你带走的不仅是一段视觉经验,而是一种可能:我们与世界的关系,依然可以被重新书写。”
![]()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28日。
上观号作者:浦东观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