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江左镇的乡村巷陌间,有一位年轻的“解忧人”:她扎根基层5年,以“耳勤、嘴勤、腿勤”的劲头奔走在群众身边,用耐心倾听诉求,用真心化解矛盾,用专业守护和谐。她就是被村民信赖的江左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共产党员张晓静。自2018年投身基层工作以来,她始终将“调解为民”作为初心,把“案结事了人和”当作目标。无论是家长里短的邻里纠纷,还是关乎生计的借款矛盾,她都以“善听、善解、善访”的工作方法,在平凡岗位上为群众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赢得了辖区群众的认可与赞誉。
扎根基层,积累经验,夯实调解工作“基本功”
张晓静的调解之路,始于对基层群众的深厚感情。她从基层岗位起步,逐步积累群众工作经验,为后续调解工作筑牢根基。2018年-2020年,担任伊川县江左镇遵王村村聘干部,负责村民矛盾纠纷、民族宗教活动及资料整理等工作,协助开展基层矛盾排查与初步调解,在与村民的日常打交道中,摸清了乡村矛盾的特点,积累了沟通群众的实战经验。现任伊川县江左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人民调解员,从事调解工作以来,她累计参与调解案件百余起,从“协助者”成长为“主力军”,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调解思路与方法。
![]()
善听善解,巧化纠纷,练就调解矛盾“真本领”
在张晓静看来,“调解工作没有捷径,靠的就是‘耳勤、嘴勤、腿勤’,更要揣着一颗真心”。她始终践行“善听、善解、善访”,在每一起纠纷中找准症结、化解矛盾。
一是善听--做情绪的“减压阀”。面对带着愤怒、委屈而来的当事人,她以主动、专注、共情的倾听,让对方感受到尊重与理解,同时精准把握纠纷根源、核心诉求。如王某遛狗咬伤同村女孩,女孩母亲情绪激动,张晓静通过耐心倾听,理清事实后沟通双方,最终促使王某承担医疗与交通费用并上门探望,双方达成和解。
二是善解--破矛盾的“死结”。针对宅基地、耕地等关乎村民核心利益的纠纷,她坚持“查权属、查现场、查诉求”。如王某与邻居因耕地界石掉落引发冲突,她调取土地确权证书、分地台账,带双方到实地对照资料找标志物,邀请老党员、老干部佐证,最终共同重建界石,化解矛盾。
三是善访--筑预防的“第一道防线”。通过日常走访及时发现潜在矛盾,也在调解后跟进回访。如村民为父亲“救命钱”索要借款无果,她联合法律顾问、村干部沟通各方,促成还款;调解后通过回访确认协议履行情况,确保“案结事了人和”,避免矛盾反弹。
![]()
多措并举,提质增效,筑牢为民服务“硬支撑”
张晓静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从践行群众路线、提升专业能力、做好“传帮带”三方面发力,不断提升调解工作质效。
一是践行群众路线,聚合力破难题。坚持“调解为民”,站在群众立场解决问题,避免“走过场”。针对复杂纠纷,主动联合村委会干部、网格员、村老、宗族长辈等“有威望、信得过”的人参与,借助多方力量打破僵局、促成共识。
二是夯实专业能力,强基础提水平。把自身素质作为调解工作的“基石”,及时学习《人民调解法》《民法典》及宅基地等领域最新政策,确保调解合法合规;通过乡镇法律培训、“中国法律服务网”“学习强国”等平台,学习“案例解读”“法条适用”,积累实战经验。
三是做好“传帮带”,促整体共提升。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将调解案例记录在册,在调解员培训中分享经验;通过“跟案学习、实战演练”,帮助其他调解员快速掌握技巧,提升镇调委会整体调解成功率,当好群众权益的“守护者”。
5年时光里,张晓静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纠纷,用专业守护和谐。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却在一件件“小事”中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诠释着人民调解员的责任——以柔情调解暖人心,以实际行动护民安,在基层一线书写着为民服务的动人篇章。(来源 洛阳市司法局)
![]()
【编辑 滢滢 王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