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杨浦区延吉新村街道,杨家浜小区有一棵20余年树龄的香樟树,让周边居民“又爱又恨”。它在夏日里为居民撑起一片宝贵的绿荫,也因树根野蛮生长,将人行道拱成了“波浪路”,给过往行人特别是老年居民带来了不小的安全隐患。
是“一移了之”还是“保树通路”?这道城市精细化治理的考题,最终以“多方会诊”和“微创手术”的方式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展现了基层网格“绣花功夫”般的治理智慧与温度。
一张“网”兜起“万家事”
从“一移了之”到“两全其美”
![]()
家住延吉新村街道杨家浜小区的居民,对永吉路出入口那棵二十多年树龄的大香樟,可谓“爱恨交加”。
“夏天走在树荫下,凉快得很。”居民李阿姨说。但这份凉爽的背后,却藏着烦恼:香樟树的树根盘根错节,日积月累,竟将人行道路面拱起,形成了一段长约数米、高低不平的“波浪路”。“别说老年人,年轻人走快了都容易绊倒。”安全隐患成了居民的心病,也成了延吉新村街道第二综合网格日常巡查中重点关注的“老大难”问题。
![]()
第二综合网格站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和“网格议事厅”中,反复收集到关于“波浪路”的反馈。问题被迅速上报,一场由网格牵头的“多方会诊”随即展开。
起初,有人提出了“一移了之”的方案。方案刚一提出,网格员在征询民意时就听到了不同的声音。“这树都在这儿二十多年了,有感情了,移走太可惜了!”许多居民表示反对。
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区绿化市容局、区建管委、区公安分局交警支队和街道管理办的专业人员很快聚集到了这棵香樟树下。
![]()
为了找到“病根”,一场“开膛会诊”开始了。区建管委配合将路面开挖,让树根“现形”。绿化专家、市政专家、交警和网格员、居民代表围站在一起,现场诊断。
综合各方意见,最终一个“保树通路”的个性化“微创”方案获得了一致通过:对导致路面隆起的特定根系进行“精准切根”,对轻微遮挡视线的树冠进行“科学修剪”。
![]()
一次“手术”激活“全盘棋”
从“解一事”到“治一片”
![]()
方案既定,施工雷厉风行。在绿化专家和网格员的全程“监护”下,一场精细的“微创手术”开始了。技术人员严格把控切根范围和深度,确保“手术”既能解决问题,又最大程度不影响树木主体根系的健康和稳固。
几天后,杨家浜小区门口焕然一新。香樟树依旧苍翠挺立,而那段令人提心吊胆的“波浪路”已恢复平整。
![]()
“现在走在这里,头顶绿意盎然,脚下安全平坦,心里真是舒坦!”李阿姨的笑容,代表了居民们的普遍心声。
一场“波浪路”风波的平息,看似只解决了一个“点”上的问题,实则激活了基层治理的“全盘棋”。这背后,是延吉新村街道第二综合网格作为城市“毛细血管”的灵敏触角和强大协调能力的体现。
“这个案例的价值,不仅在于保住了一棵树、铲平了一段路。”第二综合网格负责人复盘时说,“更在于它印证了我们的网格工作机制是有效的。”
如今,第二综合网格已将此次经验固化为长效机制,形成了涵盖“树木生长监测—道路定期巡检—居民意见反馈—多方联动处置”的全流程闭环。网格员的巡查“探头”更敏锐,处理起类似问题也更有底气。
从一个“小切口”入手,推动“解一事”向“治一片”转变。延吉新村街道第二综合网格用这套“绣花”功夫,把“人民城市”理念实实在在地“织”进了社区的“一针一线”里。
文字 | 沈莹
图片 |沈莹
编辑 | 熊乙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