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雨天给电瓶车充电总是提心吊胆,现在终于能安心了!”崭新的充电车棚下,虬江路1258弄居民王阿姨一边停放电动车,一边欣喜地说。
![]()
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虬江路1258弄小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此前小区仅有的两个智慧充电桩由于缺乏顶棚,一到雨天,居民就忧心忡忡。
“每次下雨都要冒着风险充电,或者干脆不充。”居民夏老伯回忆,“有的邻居不得已把车推进楼道,从窗户拉出电线,形成‘飞线充电’,既影响楼道通行,又存在安全隐患。”
这个难题被芷江西路街道交通公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周佶巍带到了“芷享宜商”网格例会上。
“能不能尽快为居民加装车棚?”
这个提议立即得到响应,一场为民解忧的攻坚行动拉开序幕。
在老小区推进改造并非易事。公共空间有限、地基沉降、居民需求多样等问题接踵而至。居民区党总支搭建多个协商平台,连续召开居民座谈会,让居民、物业、施工方坐在一起,共同商讨建设方案。
“车棚高度要适中,既要防台风,又不能影响采光”
“要预留足够的通行空间,特别是方便老年人轮椅出行”
“排水系统一定要做好。”
一个个具体问题在热烈讨论中逐渐明晰。
“让我们参与设计方案,这种感觉特别好。”一位参与讨论的居民表示,“大家提出的合理建议都被采纳了,这才是真正为居民着想。”
![]()
确定方案后,施工迅速展开。考虑到部分原有充电桩已出现锈蚀,施工方统一更换了全新的智慧充电桩。街道相关部门、物业公司协同配合,居民代表全程监督,工程持续推进。
“从提出需求到建成使用,整个过程高效顺畅。”周佶巍介绍,“这得益于‘芷享宜商’网格平台的资源优势,以及辖区爱心企业的大力支持。”
新车棚不仅解决了安全充电问题,还成为小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记者注意到,车棚设计充分考虑了这个老旧小区的实际情况,既实用又美观。
![]()
这个看似不大的工程,却让小区居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现在再也不用看天充电了!”一位正在充电的居民笑着说。周佶巍表示,充电车棚的建设过程充分体现了“居民事居民议”的治理理念。通过让居民站到社区治理的台前,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增强了大家的“主人翁”意识。
从“飞线充电”到“安心停放”,虬江路1258弄小区的变化,正是城市微更新、社区精细化治理的生动写照。这个年过古稀的老小区,正因这些贴心的改造焕发出新的活力。
记者:郁婷苈
编辑:叶苹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