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香港,曾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与高度开放的经济体系,跃升为全球瞩目的国际金融枢纽。不少西方人士,尤其是英国舆论圈中人,长期坚持一种观点:香港的繁荣完全归功于英国殖民时期的治理模式,认为正是英式法治、自由市场机制和行政效率造就了这座城市的辉煌。
然而,英国知名中国研究专家马丁·雅克对此提出深刻质疑。他强调,这种论调刻意淡化了殖民时代下普遍存在的社会压迫与制度性不公,更无视了一个关键事实——真正推动香港腾飞的,是中国大陆自1978年起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所带来的巨大动能。
雅克进一步指出,尽管部分英国人仍沉浸在所谓“港英黄金岁月”的怀旧情绪中,却对中国政府依法在香港实施的国家安全法横加指责,全然忽略了一个基本历史真相:在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期间,英国从未赋予香港任何实质性的民主权利。
面对地缘格局的深刻重塑,香港能否摆脱路径依赖,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构自身定位?它的未来之路又将通向何方?
![]()
殖民时期的“繁荣”
回顾香港的殖民历史,英国官方及部分舆论常将这座城市的发展成就归因于其所谓的“先进治理经验”。他们宣称,正是由于英国引入了现代法律制度、低税率政策以及不受干预的市场经济,才使香港得以在全球贸易网络中占据核心地位。
在这些叙述中,香港被描绘成一个脱离政治纷扰、纯粹由市场驱动的成功样板,尤其受到老一代英国精英的推崇。他们记忆中的香港,是一个远离中央集权、享有高度“自治”与“自由”的商业天堂。
但这类美化叙事严重遮蔽了那段历史背后的结构性压迫与社会断裂。
![]()
正如马丁·雅克所剖析的那样,虽然英国确实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司法框架和开放的贸易环境,但这一切都服务于殖民统治的根本利益,并深深嵌入帝国控制逻辑之中。
他明确指出,在整个港英时期,本地居民被彻底排除在权力结构之外。从总督到高级官员,全部由伦敦直接委派,没有任何选举机制可供港人表达意志或参与决策过程。
所谓“法治”与“秩序”,本质上是维护殖民权威与资本利益的工具,而非保障全民权利的社会契约。
![]()
经济层面,尽管香港作为自由港吸引了大量跨国企业与投资,迅速成长为亚太地区的贸易重镇,但财富分配极不均衡。大多数基层劳动者长期处于低薪、高负荷的工作状态,生活成本不断攀升,而实际收入增长极为有限。
与此同时,少数地产财团借助殖民政府对土地供应的垄断,逐步掌控城市命脉,推高房价至普通市民难以承受的水平,形成严重的资产集中现象。
雅克强调,这种“繁荣”只是表象,其背后是系统性的资源倾斜与阶层固化,真正的受益者仅限于依附殖民体制的特权阶层与外资集团。
![]()
更为严峻的是,所谓“健全法治”也并非如外界宣传那般公正透明。根据《紧急情况规例条例》,港督可在无需审判的情况下实施拘捕、查封媒体、限制集会,拥有近乎专断的行政权力。
这意味着,普通民众的基本自由时刻面临被压制的风险。所谓的“法治精神”,往往只在涉及商业合同或外资权益时才被严格执行,而在关乎公众权利与政治诉求时则形同虚设。
因此,殖民时代的稳定与经济增长,实则是建立在压制性制度与社会不公之上的脆弱平衡。香港虽成为全球经济链条中的关键节点,但多数市民并未真正分享到发展红利。
![]()
香港的繁荣经济
进入1980年代后,随着中国大陆开启改革开放进程,中国经济迎来爆发式增长。香港凭借地理毗邻、语言相通、制度衔接等优势,迅速转型为内地连接世界的桥梁。
大量外资通过香港进入中国,同时内地企业也开始以香港为跳板走向国际市场。这一时期,香港不仅巩固了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成为跨境资本流动、离岸人民币业务和高端服务业的核心平台。
无论是银行、保险、航运,还是房地产与专业服务领域,香港均深度融入中国崛起的大潮之中,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
马丁·雅克明确表示,若没有中国改革开放释放的巨大能量,香港不可能维持持续增长态势。真正支撑香港经济飞跃的,不是殖民遗产,而是来自祖国腹地的强大引擎。
数据显示,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其GDP占全国总量超过20%,堪称举足轻重;而如今该比例已降至不足3%。这一变化并非意味着香港衰落,而是反映出中国整体经济规模的惊人扩张。
以深圳为例,这座昔日的小渔村在中国政策扶持下,短短四十余年便蜕变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城市,孕育出华为、腾讯等一批世界级科技巨头。
![]()
相比之下,香港虽仍保有国际化程度高、法律体系成熟等优势,但在新兴产业布局上明显滞后。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等前沿领域,缺乏足够投入与政策引导,导致竞争力逐渐削弱。
由此可见,香港不能再固守传统的金融与地产双轮驱动模式,而应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契机。
通过区域协同发展,拓展人才流动、技术合作与产业互补的空间,香港的年轻人将能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实现价值,城市本身也有望实现结构性升级。
![]()
香港的未来
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香港依据“一国两制”原则享有高度自治权,包括独立的关税区地位、司法权和货币发行权。这使其在全球化体系中继续保持独特吸引力。
但必须清醒认识到,这种特殊安排并非永恒不变,而是基于国家统一与安全大局下的阶段性制度设计。香港的前途命运,终究与中国整体发展走势紧密相连。
马丁·雅克提醒道,当今中国已不再是被动参与全球分工的发展中国家,而是引领新一轮技术革命与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重要力量。香港唯有认清这一现实,才能找准自身坐标。
![]()
要重振活力,香港亟需打破长期以来由少数地产集团主导的经济格局,推动产业结构多元化。重点应在数字经济、绿色金融、生物科技、智能城市等领域加大投入,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同时,必须深化与广州、深圳、珠海等大湾区城市的协同机制,在科研成果转化、产业链整合、人才互通等方面形成合力,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功能集群。
当前,香港青年群体面临就业机会狭窄、上升通道受限、住房压力沉重等多重困境,若不能有效回应其发展诉求,恐将影响社会稳定根基。
![]()
雅克强调,解决贫富悬殊与代际矛盾,是香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只有构建更加包容、公平的增长模式,才能激发全社会创造力。
对于外界广泛关注的《香港国安法》,他认为这是应对极端势力破坏、防范外部干涉的必要举措,有助于恢复社会秩序与公众安全感。
这部法律并非削弱自由,而是为香港长远稳定提供制度保障,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走样、不变形。
![]()
结语
当我们重新审视香港的历史轨迹与发展前景时,必须摒弃片面化、情绪化的解读方式。
马丁·雅克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理性思考的视角:香港的辉煌成就,绝非源于单一的殖民治理神话,而是中国融入世界体系过程中所催生的战略机遇的结果。
今天,香港面临的挑战不再是是否“去殖民化”,而是如何在国家快速崛起的新时代中重新定义自我。
它需要摆脱对传统模式的路径依赖,加速产业升级,提升创新能力,化解社会深层矛盾,特别是青年群体的发展焦虑。
最终,香港必须在坚守“一国”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两制”优势,走出一条融合国家战略与本地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告别对西方制度幻想的迷恋,拥抱属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