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
近日,在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大唤起乡大八号村,村两委忙碌整理着“田园捡秋”活动中村民寄卖的“土特产”,并将出售商品收入一一发放到村民手中。
今年十月,秋季旅游高峰如期而至。作为环京津地区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马铃薯之乡,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勇闯文旅新赛道,打造出五条“捡秋”线路。位于旅游沿线的大唤起乡大八号村,更是瞄准机会举办“田园捡秋”活动,村党支部书记化身领队向导,带领游客在采收后的农田里“捡漏”采收过的马铃薯、中药材,并研究出了“捡秋+”的新玩法,推出“捡秋宴”和展销市集。村党支部书记杨阳介绍:“田园捡秋不仅避免了农产品浪费,更为游客提供了一次深度旅游体验。”
这场休闲体验与农耕文化的巧妙融合,正是大八号村推动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旅游“出圈”与“收获”快乐,让这场“土味狂欢”实现了主客双赢,成为了围场秋季旅游新名片。
看到如今热热闹闹的大八号村,谁能想到这个位于塞罕坝旅游沿线、森林覆盖率超70%的村庄,曾经的村集体收入主要依靠仅2万余元的公益林补贴。而发展的破题,在2018年杨阳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全面开启。这位当时全县最年轻的“兵支书”,退役不褪色,积极带领村“两委”班子为村庄发展装上了“多元引擎”——光伏电站、集体果园、规模林地相继盘活,更成功引进省级龙头企业发展有机农业,带动土地流转得租金、村民就业挣薪金。
随着产业基础夯实,大八号村挖掘区位优势,抢抓自驾游市场机遇,将目光投向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赛道。2021年,杨阳带领村民种植150亩兼具观赏与药用价值的芍药,打造观光园区。然而,道路不畅却成了限制发展的“拦路虎”,在村党组织的积极争取下,2022年启动实施7公里三级公路项目。面对涉及150多户的拆迁难题,村干部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杨阳甚至自掏腰包垫付部分拆迁款,最终让这条“致富路”提前一年贯通,为产业发展打通关键脉络。
道路畅通后,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2023年芍药花海日均吸引游客超5000人,研学基地、特色民宿等业态不断增多,2024年更是修建了观赏栈道,推出“映山红观赏活动”,再添生态旅游新亮点。
如果说之前的布局是“栽桐引凤”,那么2025年秋天的“田园捡秋”活动,则是创新思维结出的硕果。这样的成功探索,同时也让大八号村有了新的发展思路,借助“田园捡秋”契机,顺势启动“我在塞罕坝下有块田”农业认养项目,串联产业链条,让助农行动从物资帮扶升级为消费者与土地的情感连接。
从传统种植到农文旅融合,从产业单一到百花齐放,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让大八号村从耕耘走向了绽放。这个昔日沉寂的小村庄,凭借智慧与勇气,稳步走在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上,一个崭新的故事,正在田野里不断播放。(栾天、张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