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12年没上班,现在让我养妹妹,我读研的钱还是借的。
![]()
![]()
一句话,把一位24岁姑娘顶上热搜。
评论区瞬间炸成两派:一边骂“读书读成白眼狼”,一边吼“穷成这样还不出去干活,当妈就免责?
吵得热闹,可真正戳人的,是姑娘补的那句——
“我爸每天送16小时外卖,膝盖积液,回家还得做饭。
画面感太强,谁还坐得住?
母亲的理由听着也委屈:
“我抑郁,我怕人,我吃药五年了。
可姑娘甩出时间线:
“病历是五年前的,不工作却是十二年前就开始。
中间那七年空白,没人填得上。
更尴尬的是,15岁的妹妹也出来补刀:
“我成绩差,因为作业都是姐姐远程教。
一句“我妈连家长会都不去”,让“家庭主妇劳动价值”这杆大旗瞬间破了个洞。
妇联的阿姨上门,带了两份表:
一份是社区保洁的灵活岗,每天三小时;
一份是线上客服培训,先学再上岗。
母亲摇头,“我电脑不会,怕生。
调解员转头问妹妹:“你想让妈妈工作吗?
小姑娘憋半天:“我想她先学会给我签试卷。
话说到这儿,已经不只是“懒不懒”。
它成了死结:
越穷越不敢出门,越不出门越穷;
![]()
孩子越争气,越嫌弃家里不争气;
嫌弃又带着内疚,就更憋屈。
专家爱说“系统性支持”,听着像安慰剂。
真正管用的,可能是更冷的小现实:
低保线附近的家庭,最先放弃的往往是“治病”和“育儿”——
前者贵,后者看不到回头钱。
母亲不是不知道丈夫累,她只是怕一出门,连“我怕人”这最后的盾牌都没了。
姑娘把家事摊上网,也等于把母亲推向悬崖边。
下一步,要么母亲被逼着迈出第一步,
要么姐妹俩带着怨气飞远,留下老两口互相埋怨。
没有皆大欢喜的剧本,只有“谁先松手”的赌局。
所以,别急着站队。
真要问解决办法,就一句:
“让怕出门的人也能挣到钱,让想读书的人不用背全家。
听起来像空话,可如果社区真能每天派一个人上门教电脑,陪做第一次面试,
比一百句“你要坚强”都管用。
至于我们围观的人,
下次看到“全职妈妈”四个字,先别急着升华成“劳动价值”那么宏大,
也别把“穷还不干活”当顺口溜。
想一想:
如果你五年没用过Excel,让你下周去打卡,你也怵。
故事到这儿,没有反转。
姑娘已经放话:研究生自己贷款,妹妹要是考不上高中,就送寄宿学校。
母亲还在吃药,父亲还在送外卖。
生活不会突然变好,只是继续。
能读完这篇的人,多半也在扛点什么。
留言区留给你们:
家里若有“长期不上班”的那个人,你最怕他/她说什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