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学早,家长下班晚,谁来接?老师累垮,学校变味,托管成负担;家庭掏空钱包,教育撕裂阶层
在北京上海成都这些城市,小学下午三点半就放学,政策原意是让孩子们轻松一些,多玩一会儿,但多数父母要到六点才下班,根本来不及接孩子回家,老人要么身体不好帮不上忙,要么住得远没法过来帮忙,请一个住家保姆每个月至少六千块钱,普通家庭很难负担得起,所以托管班并不是家长选不选择的问题,而是没别的办法,只能让孩子去上。
![]()
学校说课后服务是自愿参加,其实大家都明白怎么回事,不报名的孩子会被老师冷落,甚至被暗示影响班级集体,托管时间延长到六点半,作业留得特别多,学生回家还得写到十点以后,兴趣班的时间安排很乱,内容也不清楚,家长连问都不敢多问,退出机制基本没有,表面上是自由选择,实际上是把人绑在椅子上。
![]()
老师本来就忙得很,现在还得管学生吃饭、看着安全、陪着写作业,每天都得多干两三个小时,学校不给加人手,也不多发工资,考核标准还是老样子,教育部门把照顾孩子的事全推给学校,一线老师就像夹在中间受气,累到撑不住是常有的事,但没人敢停下来,怕被别人说成不负责任。
![]()
国外处理课后问题的方式很不一样,瑞典有专门的课后中心,这些地方不教课本内容,只是让孩子玩耍、阅读和运动,德国依靠社区文化中心来承担这个任务,政府补贴八成的费用,日本一些地方会请退休老师来做志愿者,家长只需要支付饭钱,他们把责任分给政府和社区,而不是全部压在学校身上,我们这边还是让学校单独扛起这个责任。
![]()
中产家庭能够花钱购买服务,他们可以寻找营地、聘请私教或报名托管班,而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只能依赖学校提供的几个小时,孩子坐在那里无事可做,也没有人看管,这表面上是一个托管问题,实际上反映了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孩子们放学后的竞争早已不再是学习能力的较量,而是家庭经济实力的比拼。
![]()
现在城市里核心家庭数量不断增加,三代同堂的越来越少,可托育体系没跟上节奏,教育局自己推托管服务,民政、人社、财政这些部门没有一起帮忙,学校压力越来越大,老师抱怨变多,家长也越来越担心,这件事不是学校单独就能解决的,但最终承受压力的还是老师和学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