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8.6万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摆在他们面前的,是蒋介石精心部署的重重封锁线。
然而诡异的是,红军在初期,却相对顺利地连过了三道。
这事儿几十年后,蒋介石的次子蒋纬国在他的口述自传里,捅出了一个“猛料”。说这是老蒋“放水”,目的是把红军赶进西南,好让中央军趁机进去“统一”。
那么问题来了,蒋介石究竟是在“放水”,还是在“放狗”?
![]()
谁在“放水”?蒋介石的锅,陈济棠来背
这个“蒋介石放水论”,流传得是真不赖。
蒋纬国说,他爹这是“非常成功的政治战略”,是为了建立抗日大后方,顺便统一云贵川。
海外还有作者张戎“补充”说,老蒋这么干,还有一个“秘密私人动机”:换他儿子蒋经国。
这说法听着挺玄乎,但跟事实一比,漏洞百出。
第一,你要是真“放水”,那不设封锁线不是更方便吗?
第二,你要是“放水”,怎么会在第四道封锁线——湘江,下死手把红军打到“折损过半”?
![]()
第三,至于拿“剿共”换儿子,早在1931年宋庆龄提议释放牛兰夫妇换蒋经国时,老蒋就坚决拒了,原话是“宁使经儿不还”,也“决不愿以害国之罪犯而换我亲子也”。
所以,蒋介石压根就没想“放水”。
但奇怪啊,那前三道封锁线,红军是怎么“丝滑”过去的呢?
答案很简单:老蒋不想放,有人“想”放。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当时执掌广东的“南天王”——陈济棠。
三天三夜的密谈:五项协议与“借道四十里”
要说这事,还得看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林立,明争暗斗”。
![]()
蒋介石的算盘是“一石数鸟”,既要“剿共”,也要借机削弱地方军阀。陈济棠也不是傻子,他早就看穿了老蒋的心思。
尤其是在1934年,老蒋的中央军已经开始往福建渗透,陈济棠感觉自己快成下一个“福建事变”了,急得不行。
红军这边呢,毛泽东和周恩来也看准了这一点。毛泽东指出,要对陈济棠搞“宣传攻势”,宣传“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周恩来则指示,要争取陈济棠“共同反蒋抗日”。
双方一拍即合。
1934年9月,陈济棠主动给周恩来写了封亲笔信示好。
![]()
10月初,就在红军战略转移前夕,周恩来、朱德派出代表潘汉年、何长工,跑到江西寻乌,跟陈济棠的代表(据称是杨幼敏、黄质文)秘密谈判。
这场谈判,谈了足足“三天三夜”。
最终,双方在10月9日到11日之间,敲定了一个石破天惊的“五项协议”。
前面四条都好说:“就地停战”、“互通情报”、“解除封锁”、“互通商贸,红军可设医院”。
最要命的是第五条:“必要时可以互相借道”。
这条写得极其具体:红军如果有行动,得先通知陈济棠;陈的部队“撤离40华里”,让红军通过。作为交换,红军保证只是“借道而行”,“保证不入广东腹地”。
![]()
蒋介石的真算盘:“驱其离巢”与湘江的屠刀
这份“借道协议”,对即将出发的中央红军来说,简直是“恰如其时”。
陈济棠后来也确实“总体上执行了”。
这位挂着“南路军总司令”头衔的军阀,一边把自己的大部队集结在广州附近“保卫老巢”;一边给前线部队下了死命令:“敌不向我袭击不准出击,敌不向我射击不准开枪”。
更绝的是,当时国民党军在广东梅县和江西赣州等地,建有机场,拥有足足七十多架飞机。陈济棠愣是“按机不动”,全程“看戏”。
![]()
所以,我们才看到了神奇的一幕:
1934年10月21日,红军开始突破第一道封锁线——桃江。虽然陈济棠还没来得及通知所有前线部队,红军遭遇了“不小的抵抗”,比如10月26日在乌迳新田打了一仗。但粤军主力“已总退却”,红军主力很快就全数渡江。
接着是第二道封锁线,设在粤北韶关的仁化县城口镇。这里是“湘粤边境古道交通的咽喉”。
11月2日夜,红一军团突袭城口,俘敌百余人,缴获大批物资。红军在这里得到了突围后的第一次休整。中革军委的电报都明确指出,城口这个方向“已有初步保证”。
![]()
11月6日,红军进入乐昌九峰山等地。在鸦鹊岭等地阻击了国民党军后,至11月14日,红军离开乐昌,突破了第三道封锁线。
这前三道线,虽然也有战斗,但红军主力基本是“轿子式”行军,损失相对较少。
看到这里,蒋介石怕是要气得跳脚。
因为这完全打乱了他的真正计划。
老蒋的算盘,根本不是“放水”,而是“驱其离巢”和“远处张网”。
![]()
什么意思?
早在1934年5月,蒋介石就精准预判红军“将必西窜”。他故意在西面留个口子,同时加大北面和东面的压力,把红军像赶鸭子一样“驱其离巢”,逼着红军往西跑。
他“远处张网”,这个“网”在哪?
这个网,不在广东,而在湖南——第四道封锁线,湘江。
![]()
蒋介石任命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调集了中央军薛岳、周浑元、吴奇伟等主力,加上桂军、粤军(陈济棠应付差事),总兵力近30万人,目的就是“务歼灭窜匪于湘水以东”。
这才是老蒋的“杀局”。
11月27日到12月1日,惨烈无比的湘江战役爆发。
在这里,红军再也没有“借道”的运气了。面对湘军、桂军和中央军的三面夹击,红军血战五昼夜。
![]()
战役结束,出发时8.6万余人的中央红军,锐减为3万余人。刘伯承后来回忆,这一战“折损过半”。红五军团第34师全军覆没,师长陈树湘被俘后,自己扯断肠子壮烈牺牲。
这场血战,才是蒋介石对长征的真实态度。
他到死也没想明白的,恐怕不是红军怎么过去的,而是他精心布下的“天罗地网”,怎么就被陈济棠这个“自己人”,从第一道防线开始就捅了个大窟窿。
参考资料:
中央红军长征首站入境厂乐,奕破敌军二道封锁线.网易.2022-11-02
央媒:红军长征能胜利是因为蒋介石故意"放水"吗?澎湃新闻.2016-10-20
解码长征丨中央红军怎样顺利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网易新闻.2016-08-09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突破四道封锁线.新民晚报新民网
红军如何躲开蒋介石的"石达开诅咒".人民网.2015年第2期
蒋介石对长征路线预判准确,却被红军突围,是其故意"放水"吗?(一).文汇.2020-04-06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