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打鬼子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晚年却过得捉襟见肘,临终前一句怒骂道尽一生遗憾——只用奴才,不用人才!这句话背后,藏着一个民族英雄的壮志未酬,也映照着一段令人唏嘘的历史。
薛岳打仗的本事,在抗战时期是公认的厉害。他早年就读保定军校第六期肄业后加入粤军,还曾担任孙中山大总统警卫团第一营营长,军旅底子格外扎实。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他在江西万家岭布下口袋阵,把日军106师团引进丘陵地带,凭借“如袋捕鼠,又如飞剪”的阵势,让日军进退两难。当时日军106师团放弃重武器,想钻空子突进,结果被薛岳调集的十万国军层层包围。张古山一战,74军张灵甫部死死卡住要道,白天日军靠炮火抢占阵地,晚上国军就夜袭夺回,双方打得尸横遍野,日军始终没能突破。最终这场战役歼灭日军四个联队,1.4万日军葬身于此,仅师团司令部千余人逃脱,创下了抗战以来基本全歼日军一个师团的纪录,武汉街头为此锣鼓喧天,祝捷声昼夜不停。
![]()
紧接着长沙大火后,薛岳接手第九战区,面对日军三次大规模进攻,他硬是守住了这座残破的古城。第一次长沙会战前,蒋介石主张放弃长沙,想保存实力以空间换时间,白崇禧更是亲自赶到薛岳的指挥所,当面传达撤退命令,甚至放话“如不遵令立撤,今后长江以南有失责有攸归”。薛岳据理力争,说军人守土有责,不忍轻言撤退,甚至放话再让他退,就不敢再穿军衣了。陈诚见两人相持不下,提议研究一战的可能,薛岳坚信部队士气旺盛,可与日军一战。陈诚随后向蒋介石据实禀报,直到10月2日蒋介石才批准坚守长沙,下令反攻,五天之内就把日寇打退120公里。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薛岳把“天炉战法”发挥到极致,提前印成手册发给高级干部,诱敌深入新墙河、汨罗江之间的伏击带,让守军像磁铁一样吸住日军,再调各路援军合围,最终日军在浏阳河、捞刀河谷被打得狼狈逃窜。这场战役后,薛岳被日军称为“长沙之虎”,1946年10月10日,他还因整个抗战期间的卓越贡献,获得美国总统杜鲁门授予的自由勋章。
![]()
可这样一位能打胜仗的将领,始终没能走进蒋介石的核心圈子。蒋介石用人有个规矩,先看是不是黄埔门生,再看是不是浙江同乡,最后才是亲信嫡系。薛岳是粤军出身,早年还参与过反蒋运动,虽然后来归顺,但始终被视作“外人”。抗战时蒋介石需要他打仗,才给了他兵权;可就算在抗战期间,他因多次抗命坚守长沙,也一直让蒋介石心存不满。抗战一结束,蒋介石就迅速收回他的实权。解放战争期间,薛岳担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自恃兵力优势调整部署,却因部署缺陷在宿北、莱芜战役接连受挫,之后被撤职改任参军长。后来他调任海南防卫总司令,组织“伯陵防线”,多次向蒋介石请求增援却未获回应,还没来得及充分布防,就被下令撤兵,为此他和蒋介石激烈争执,最终只能仓促撤离。
1950年薛岳退到台湾后,名义上挂着“总统府”军事顾问和“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主任委员的虚职,实则毫无实权。他选择隐居在嘉义县竹崎乡的偏僻山村,离县城十几公里,只有一座小木桥与外界相通,山洪一来就彻底隔绝。儿子薛昭信回忆,父亲晚年生活简朴,平时只有三套衣服,每天凌晨四点起床打太极、习字,却很少管子女的日常琐事。孩子们上学虽要走一段山路,但他对教育从不含糊,儿子薛昭信后来还考上了美国南加州大学。他把日军将领的军刀战利品摆在屋里,题字“三战长沙三大捷,留此俘品慰先烈”,可这份荣耀,终究没能换来安稳的晚年。
![]()
1993年,97岁的薛岳因为拖欠房租被告上法庭。他住的是“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台湾银行房产,李登辉主政后就裁撤机构,停发了他的补助,要求他自行承担上涨的房租。薛岳本就因反对李登辉的“台独”立场遭排挤,拒绝缴纳房租就被起诉。面对法官的询问,他说:“我杀了十万日本人”。这句话让全场所有人安静,人们才想起这位坐在被告席上的老人,是那个在战场上的“老虎仔”。虽然最后在舆论压力下,他可以继续居住,但这份屈辱,成了他晚年最沉重的印记。
![]()
1998年,103岁的他走完了一生,临终前的那句怒骂,说到了他的不甘。他当初凭一己之力守住半壁江山,就因为不是“自己人”被闲置半生。他累计歼灭十万日军保家卫国,晚年就因反对“台独”遭打压,连房租都快付不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