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推进世界中国学研究,展示和推介优秀学术成果,促进中外学术文化交流,在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框架下,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图书馆、上海社科院、北京语言大学等单位组织近百位海内外专家学者,联合开展了世界中国学研究书目的推荐工作,并在大会期间正式发布。
![]()
本次书目推荐聚焦大会主题“世界视野下的历史中国和当代中国”,围绕近二十年来(2005—2024)的作品展开,精选出体现国内外中国学研究水平的54部作品。其中,海外学者作品共40部(含海外80后的青年学者作品10部),国内学者作品14部,覆盖历史、哲学、文化、政治、经济、社会、语言等不同领域,以期为广大中外读者多维度地呈现中华文明和中国道路的文明内涵、经验启示和世界意义,帮助国际社会更好读懂中国的历史、现在与未来。
在这个“世界中国学研究推荐书目”中,北京大学出版社有五种图书入选。五本作品涵盖中国学多个领域,将与全球学者著作一同,呈现中华文明的多元视角。关注和阅读入选书目,深入了解中国历史与现实。
01
《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作者:张国刚
本书清晰界定了不同时期“西”的意涵,并依据各个时期中西关系的特征将自先秦至1800年前后数千年的中西文化关系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上卷主要讲述从远古时代到郑和下西洋这一时期的中西文化关系(1500年以前),下卷则是大航海以后即晚明和盛清时期(1500—1800),全面拓展了近代以前陆海“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意蕴。
本书打破了既往以历代王朝为主线的叙述框架,将中西关系置于世界历史的背景中,在每一阶段内,分别就海陆交通、对外关系、商贸互动、文化交流、异域宗教等进行历时性考察;努力从物质、精神、制度、行为等多个层面展示中国与西方文化关系的复杂历史过程,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揭示不同文明之间的接触与碰撞、理解与误读的文化意蕴与“规律”,完整地呈现出中西方文化交往和对话的历史轨迹和丰富面向。
02
《国际中国学研究》
作者:严绍璗
这部“严绍璗文集”全面收录了严绍璗先生治学50多年各方面的成就,本册为“国际中国学研究”,主要阐述对于“国际中国学“这一学术概念的论见,对日本中国学领域研究状况的考察,以及对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日本在意识形态上的转型,所引起的日本在中国学研究上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的研究。
03
《欧美佛教学术史》
![]()
作者:李四龙
本书归纳了欧美佛教研究的五个学术传统,即:印度学、巴利语、汉学与藏学传统,以及头绪繁多的中亚西域研究传统。这种归纳几乎涵盖了佛教研究的所有领域,既扼要介绍世界佛教的分布及学术研究的梗概,又给国内的同仁提供了资讯,使大家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大致了解西方已有的学术成果。 通过本书的细致梳理,佛教在西方学界的形象变化得以显现:19世纪末,西方人眼里的佛教是异教,在学术研究上附庸于印度学。但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佛教研究在欧美各国都有了独立的学术地位,成为超克西方现代性危机的思想资源;而且,欧美佛教团体积极入世,出现了“参与佛教”的新形态。
04
《中国思想的两种理性》
![]()
作者:[法]汪德迈(Léon Vandermeersch)
作者认为21世纪中国可以以其悠久而丰富的思想与经验为世界寻求新的社会模式提供參照。中国思想源于中国文字,中国文字的起源为占卜性,这对中国思想模式的形成起到決定性作用。
《中国思想的两种理性:占卜与表意》框架 :1.作为科学原型的史前中国占卜技术所展开的思維, 並非宗教性的神学, 而是准科学性的占卜学。2.中国文字的创造归于龟卜兆纹的外推法。3.文言文: 离自然语言相当远, 十分规范化(六书的系统文字代替自然产生之词, 卜辞类似数学的方程式句构代替自然语言句构)。4.西方文学起源于古典神话的口述(伊利亚特,奧德赛) / 中国文学起源于占卜学著(史)用文言文记录原本与卜辞有关的各种资料。5. 西洋思维完全不受到印欧语言的语义系统限制, 因其为字母文字,可以任意创造所需的概念, 但易陷入空虛概念的语言游戏/ 中国思维受到文字系统限制,不创造文字以外的概念, 然则不容易进行改革,可是有客观性的保证。6.中国传统科学(尤其医學)的特性 : 形式相似性系统思维 / 西洋传统科学(尤其物理学)的特性 : 因果关系性系统思維。7.中国礼学传统 / 西洋法学传统。8.西方思想在启蒙运动中形成现代性 / 中国的现代性起源于与外來文明的冲突。
05
《中国与欧洲早期思想交流史》
![]()
作者:张西平
本书全面梳理了1500-1800年间中国和欧洲早期相遇后在思想上交流与汇通,分别介绍欧洲文化、科技、宗教、哲学思想的在中国传播以及中国文化和哲学在欧洲主要国家的影响。全书以全球视野审视中国和欧洲早期的思想文化交流与融通,揭示了中国和欧洲近代思想文化的变迁是在相互影响下发生的,纠正了长期以来仅仅从西方文化影响中国的角度所得出的相关结论,在文明互鉴中说明了任何文化都无法独自成圣,从世界史的角度强调了中国文化的世界性当代意义。
附:世界中国学研究推荐书目(2005—2024) 一、海外学者书目
![]()
二、海外青年学者书目
![]()
三、中国学者书目
![]()
-End-
观点资料来源:国家图书馆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件:scb01@pup.cn
▼点击名片 ⭐标关注我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