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冷冻馒头不能吃?浙大辟谣!但这种比砒霜还毒的致癌物一定要当心

0
分享至



“张阿姨,家里的冷冻馒头放了一周,还能吃吗?”60岁的李阿姨刚把早餐端上桌,就听邻居在厨房门口小声嘀咕。

自从她刷到“冷冻馒头有致癌物”的短视频,这几天居然整夜都睡不好,满脑子都是各种安全担忧。

张大爷不以为意:“我家冻一个月都吃得好好的,哪有那么邪乎!”可李阿姨越想越怕,连闺女送来的包子都没舍得解冻,生怕误吃了“砒霜”一样的毒物。



冷冻馒头真的会致癌吗?最近浙大发布权威科普,彻底击碎谣言。但暗藏在某些不当保存和加工中的“真毒素”,却远比误传的“砒霜”更可怕。

你以为安心囤馒头,就高枕无忧了吗?真正需要当心的健康隐患,很多人还在忽视。到底哪些馒头风险比你想象的要大,“砒霜一样”的致癌陷阱又藏在哪里?

很多人觉得“馒头冷冻后会变质”“反复解冻再加热容易产生致癌物”,这些说法是真是假?浙江大学食品安全团队的研究明确指出:合规制作、密封保存的冷冻馒头,并不存在所谓严重食物安全风险。



正规流程下,“冷冻”反而能延长馒头的新鲜度,抑制细菌繁殖,使其口感和营养最大限度保留。

但如果“冷冻-解冻”循环太频繁,或因包装破损,导致水分蒸发和细菌污染,可能影响风味,但绝不会在常规冷冻条件下产生致癌物。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19295-2011)要求,-18℃以下冷冻储存的面点产品,微生物指标和安全性都有严控。

即便存放2-3个月,其致癌物(如丙烯酰胺)含量基本不升高。所以,“冷冻馒头含砒霜”的谣言,纯属无稽之谈,是不实信息。



真正需要警觉的,不是普通的冷冻馒头,而是某些反复烘烤、火候过重的面类食品,产生的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认定为2A类可能致癌物,其毒性可致神经损伤和基因突变。

令人震惊的是,过度加热(如烘烤、油炸过度发黄变焦)后的馒头表皮,丙烯酰胺检测值最高能达到每千克上百微克,远远高于正常清蒸馒头。



有研究显示,馒头反复加热3次,每次温度超200℃,其丙烯酰胺含量最高可升高140%-180%。

而长期摄入超过欧盟建议的每日摄入量(每公斤体重0.5微克),相比“砒霜”(急性毒性,0.5毫克/公斤)的慢性、隐匿危害更难察觉,它在生活中更易被忽略、更难第一时间发现。

谁最易“中招”?爱吃“烤焦”、二次加热馒头、追求焦脆口感的家庭,往往最易摄入丙烯酰胺超标。

尤其是给孩子当早餐、老年人喜欢吃“锅巴皮”那一口,如果长期如此,风险可能悄悄积累。



避免丙烯酰胺风险其实很简单,关键在于科学加工和食用:

尽量避免二次高温烹调。冷冻馒头解冻后,用蒸锅加热最安全,时间以热透为宜,避免锅底煎烤、明火烤焦。

切勿反复冷冻、解冻。每次只取食用量,剩余密封保存,不要让馒头在室温下反复回温,预防细菌滋生。

留意颜色变化。馒头出现较深的焦黄、发黑部分,说明烹调温度过高,建议直接去掉,避免食用。

储存不超两三个月。家庭冷冻条件有限,不建议长期囤放冷冻馒头,最好2个月内吃完,口感和安全性更有保障。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山东广播电视台原党委委员、副台长徐龙河被“双开”

山东广播电视台原党委委员、副台长徐龙河被“双开”

界面新闻
2025-11-10 16:01:52
52岁TVB演员为救妻子,哭求捐款70万后续:陈晓东出手了,真仗义

52岁TVB演员为救妻子,哭求捐款70万后续:陈晓东出手了,真仗义

涵豆说娱
2025-11-10 14:27:41
张朝阳:搜狐视频将重启美剧战略

张朝阳:搜狐视频将重启美剧战略

环球网资讯
2025-11-09 12:38:07
荷兰首相急宣中方妥协;真相曝光,张学政免职维持

荷兰首相急宣中方妥协;真相曝光,张学政免职维持

爱意随风起呀
2025-11-11 00:35:03
国家发改委:开放一些法律法规尚未明确规定的场景资源,在确保安全基础上允许各类企业参与

国家发改委:开放一些法律法规尚未明确规定的场景资源,在确保安全基础上允许各类企业参与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5-11-10 19:51:07
369元!小米“价格屠夫”又出手,这次到底值不值?

369元!小米“价格屠夫”又出手,这次到底值不值?

雷科技
2025-11-10 14:42:47
离世爱猫托梦已投胎,主人发帖寻新主人,与“转世”小猫奇迹重逢

离世爱猫托梦已投胎,主人发帖寻新主人,与“转世”小猫奇迹重逢

Magic宠物社
2025-11-09 21:35:04
高云坤,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

高云坤,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

鲁中晨报
2025-11-10 20:23:03
北京人逛上海大宁公园 免费入园却被规矩和流量密码惊到

北京人逛上海大宁公园 免费入园却被规矩和流量密码惊到

今日美食分享
2025-11-10 13:44:18
MacMahon:哈里森与球队老板已彻底破裂,被解雇是时间问题

MacMahon:哈里森与球队老板已彻底破裂,被解雇是时间问题

大眼瞄世界
2025-11-11 00:02:36
广州一街道人行道加装隔离杆引争议,网友质疑“一刀切”:婴儿车、轮椅通行受阻,当地回应

广州一街道人行道加装隔离杆引争议,网友质疑“一刀切”:婴儿车、轮椅通行受阻,当地回应

极目新闻
2025-11-10 17:37:41
笑不活!湖南一女生在商场上厕所,看到穿裙子的标志,就冲了进去

笑不活!湖南一女生在商场上厕所,看到穿裙子的标志,就冲了进去

火山诗话
2025-11-10 07:29:48
湖北首位博士县委书记韩旭拟任新职,8个月前出任荆州市委常委

湖北首位博士县委书记韩旭拟任新职,8个月前出任荆州市委常委

澎湃新闻
2025-11-10 23:02:29
十四届陕西省委第十轮巡视完成进驻

十四届陕西省委第十轮巡视完成进驻

澎湃新闻
2025-11-10 19:02:06
美媒:三大情报机构集体失语失能,中国打出了美军最怕的一张牌

美媒:三大情报机构集体失语失能,中国打出了美军最怕的一张牌

音乐时光的娱乐
2025-11-10 13:00:07
休想回国!我国体坛三大叛徒,夺冠后不承认是国人,结局大快人心

休想回国!我国体坛三大叛徒,夺冠后不承认是国人,结局大快人心

梦录的西方史话
2025-11-10 17:42:25
苹果官网标错价,用户疯狂薅羊毛

苹果官网标错价,用户疯狂薅羊毛

简科技
2025-11-10 18:02:46
“安世之乱”落幕!荷兰急撤部长令,中国芯片“反杀”才刚开始

“安世之乱”落幕!荷兰急撤部长令,中国芯片“反杀”才刚开始

云鹏叙事
2025-11-10 16:26:10
若有十亿中国人要求把毛泽东思想提升为“毛泽东主义”,这事就成

若有十亿中国人要求把毛泽东思想提升为“毛泽东主义”,这事就成

芳芳历史烩
2025-11-10 17:06:28
烟台宝马车女司机死得太惨!知情人:家里有小朋友在等她下班回家

烟台宝马车女司机死得太惨!知情人:家里有小朋友在等她下班回家

魔都姐姐杂谈
2025-11-09 20:05:54
2025-11-11 07:48:49
二大爷观世界
二大爷观世界
谢谢大家的关注
1173文章数 82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头条要闻

小区车库沉降墙体开裂 所涉楼栋有业主未搬离:要退房

头条要闻

小区车库沉降墙体开裂 所涉楼栋有业主未搬离:要退房

体育要闻

重返诺坎普!梅西:希望有一天能回来

娱乐要闻

51岁周迅的现状 给中年女性提了个醒?

财经要闻

北大医药董事长被抓 巨额资金去向不明

科技要闻

买得到芯片的美国科技巨头,买不到电了

汽车要闻

智能又务实 奇瑞瑞虎9X不只有性价比

态度原创

数码
教育
手机
本地
公开课

数码要闻

vivo Y500 Pro正式发布:2亿影像国民小旗舰

教育要闻

家庭教育最怕的就是甩锅式教育

手机要闻

iPhone有望2027年实现真正全面屏,隐藏Face ID与前置镜头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