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间间明亮的大学教室里,学生们正围坐在电脑前,目光专注地盯着屏幕;而在千里之外的另一所高校,一群学子围坐在讨论室中,通过智能设备与屏幕那端的专家学者们展开热烈互动。与此同时,无数个家庭的书桌前,也有学生在独自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学习——这便是“生态文明”大型慕课所营造的独特学习场景。
所谓慕课,是指“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即通过互联网向全球学习者开放的免费(或低收费)在线教育形式,支持大规模人群同时学习。
为推动生态文明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帮助学生认识人类所面临的严峻生态环境挑战,自觉成长为具有生态文明精神品格和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南开大学原校长龚克联合兄弟院校和相关机构,合力打造“生态文明”大型慕课。
同时,以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为发起单位,联合全国150多家院校,以课程建设为先导和基点,成立中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联盟。该联盟旨在整合全国优秀教师队伍和优质教学资源,以生态文明思想化育人心、引导实践,构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带动和引导全民生态文明教育,肩负起培育生态文明一代新人的新使命、新任务。
“生态文明”大型慕课从历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化学、农学等多学科角度,从全球形势和国家战略、历史背景与现实问题等方面,概说生态文明的思想内涵、时代意义和实践方略,积极践行并努力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充分运用现代网络平台和技术手段打造面向全国高校、全体学生的多学科交叉综合大型慕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开展了多项创新性改革尝试:
一是多学科领域专家联合授课。教学团队实现了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大跨度交叉融合,由院士、学科领军人才及环保领域著名专家组成,全景式地为学生展现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
二是突出对重大问题的关怀与讲解。每次选取一个重要论题,由专家学者进行系统深度讲解,以便让广大学生直面重大、突出且关键的问题,促进他们既能立足本学科专业又能跳出本学科局限;既能直面当前问题又能进行历史思考;既能学习理论又能了解实践,进而推动学生结合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与个人专长思考发展方向,明确责任担当。
三是着重启迪思想与引导问题探研。课程不以传授和考查具体知识点为主要目标,而是着重讲解不同学科领域与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重要关联和可能贡献,引导学生把握核心思想、了解宏观形势、思考重大问题、开阔学术视野、接触前沿课题。
四是线上教学与线下讨论有机结合。课程致力于构建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自主学习、线上线下并进、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立体教学模式。除提供视频专题讲座资料和线上自主学习资源外,每学期统一安排在线见面课和线下讨论课,鼓励学生开展课后阅读与在线交流讨论。
自2017年春季学期在“智慧树”平台上线以来,该课程已连续开课18学期,累计选课学生超65万人,选课高校逾700所。以南开大学为例,学校常年将该课程的开课班级保持在4—6个教学班的规模,每个教学班由1位专职教师负责带班,每班30—50人。选课学生的专业涵盖文、理、工、医等不同学科。
与其他通识课的选课情况相比,学生对该课程热情高涨、认可度颇高,文理交叉的授课模式和教学内容更易被学生接受,学生的期末综合评定成绩优秀率也较高。该课程先后入选教育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天津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南开大学发起的“生态文明”大型慕课,为青年学生围绕生态文明主题加强交流、碰撞思想火花提供了重要舞台。
来源 | 《环境教育》杂志
编辑 | 李夏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