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 冬 特 辑
![]()
![]()
图版选自
“日月星转——北京民俗博物馆物说廿四节气特展”
农 事
有南北地域之分,但都要做好降温防寒工作。北方,农作物全面进入越冬期;南方,则是秋收冬种的大好时段,江淮地区的“三秋”(秋收、秋管、秋种)接近尾声。
民 俗
迎冬、送寒衣 。立冬,也是古代非常重要的节日。当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大夫,迎冬于北郊,祭祀玄帝颛顼、冬神玄冥,赏赐为国捐身的战士、恤子,抚恤表彰隶属诸部。在民间则是以祭祖、送寒衣、给在世的老人准备冬衣为主要风俗。自汉代开始,还有贺冬、进酒肴的礼俗用以谒贺老师、耆者。
![]()
清代 木雕黑漆描金鸡纹对开门神龛
北京民俗博物馆藏
立冬祭祖可追溯至周代,是古代“四时八节”祭祀中重要的一环,有着迎接冬季及感恩一年收获的双重意义。《后汉书》载:“迎冬于北郊,祭黑帝玄冥。”立冬时节率群臣至北郊迎冬,祭祀黑帝玄冥,车旗服饰皆用黑色,以顺应时令、祈求国泰民安。
民间立冬日以时令佳品祭祀祖先,以尽孝道,感恩祖先,祈求来年的丰收。此件馆藏黑漆对开门神龛为民间祭祀所用,木雕黑漆,金漆描绘纹饰,上层为寓意好兆头的金鸡报晓图,中层为一对异兽,下层装饰象征着长寿和多子的桃子与石榴,表达着中国传统文化中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
做衣裳 《豳风广义》
![]()
烧包袱《北京风俗图谱》
![]()
民国 木刻往生咒男女河沙衣图印版
北京民俗博物馆藏
以前霜降和立冬两个节气之间设有“寒衣节”,也称“十月朝”,人们在这天给过世之人送纸质寒衣以御寒。
《吕氏春秋·孟冬》记曰:“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
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以至于后来,北京地区俗语称“十月一,送寒衣”,即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人们总是预先糊好“寒衣包”“金银包袱”,在包袱外面写上村镇名称和人名,然后焚化,以期先人能够收到子孙心意。
此印版中间刻佛教经典《往生咒》六列共59字,左右雕刻出男式袍褂及女士裙褂,上端分别刻有“男河沙衣”“女河沙衣”字样,四周排布冠帽、鞋袜、剪刀、梳子等日常器物。可判断这是向逝去之人传递冬日关怀的印版。立冬时节,现实中天气渐冷,注意保暖,想到逝去之人,则象征性地烧纸衣、纸钱,让逝者能够防寒保暖,这种做法皆是为亡者祝祷之举,也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文化和慈善传统的传承和体现。
对送“河沙衣”和焚烧“往生咒”的习俗记载分别见于清代乾隆《普宁县志》中:“七月十五日......好善之家至夜插香列烛于路,剪纸为河沙衣,具酒蔬粥饭布地望空,祭而焚之,从浮屠氏之说也。”以及民国《呼兰县志》的“祭品醴酒庶馐糕果等,并焚纸箔、往生咒、钱包袱褡子、包袱褡子者,纸糊成之中实冥钱,外書亡者名讳,下署祭者姓名,焚时画地为圈,缺口于西南,中画十字。”
颁历书。 在中国的封建皇权时期,由于历法的重要性,朝廷会在结束农忙的立冬时节颁布次年的历书,用于指导人们的农业生产活动。
![]()
卖历本《营业写真》
![]()
大清光绪三十五年时宪书
北京民俗博物馆藏
时宪书是清代的历书,在明代徐光启 主持编修的《崇祯历书》的基础上,经过德国传教士删改,于顺治朝颁行。“时宪”二字,源自《尚书·说命中》的“惟天聪明,惟圣时宪”,清朝皇帝每年都会颁发时宪书,用于指导人们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
《清史稿·时宪志一》:“今节气之日时刻分与太阳出入昼夜时刻,俱照道里远近推算,请刊入《时宪书》。”时宪书的内容包括“节气时刻”、 “年神方位之图”、“国家忌辰”、月历、日历、“纪年表”、主要官员名单等,人们的生活规划都离不开时宪书的辅助。
本馆馆藏“大清光绪三十五年时宪书”是一部比较特殊时宪书,光绪帝在位三十四年,历史上并没有光绪三十五年,但由于时宪书需在前一年立冬之前的十月一日颁布,光绪帝在当年十一月驾崩,晚于时宪书颁布的日期,因此宣统元年的时宪书依旧沿用光绪帝的年号。
![]()
解线《羊城风云》
暖炉会 。立冬时节,天气渐寒,农事活动进入休养生息阶段,民众难得有消闲之时。《夜航船》载:“宋制,十月朔拜暮,有司进暖炭,民间作暖炉会。”早在唐宋之时,古人就会在立冬开一炉炭火,宴饮聚乐、吟诗唱曲。
![]()
清 陈枚《月曼清游图·围炉博古》
![]()
清代 铁质圆形花卉纹火盆
北京民俗博物馆藏
火盆最早为泥制,近代出现铁、铜质火盆,火盆的形状以圆形为主,大小不一,其直径大多都是五六十厘米。
解放前大多数农家都有火盆,是冬日取暖不可缺少的器物。旧时 农民生活素来清苦,大多用火盆取暖。每年中秋节后,各家就挖泥打火盆。多用红泥、黄泥、黑泥,泥质好,无沙砾杂物,且粘稠细腻。在阴凉处放上几天,过过“性气”,以防成盆后崩裂。
此火盆为铁质,相较于泥质火盆,铁质火盆传热速度更快,更为高级,是为有钱人家的取暖用具,因此制作十分讲究,有装饰于盆沿之上,火盆内沿外沿均饰有一圈乳钉纹,中间为花卉装饰,用火盆烧火时不仅能让人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亦能于火盆之上见到春日之景。
冬补。 冬季寒冷,人们一般都会在立冬进行冬补,吃热、滋阴补阳以驱寒,会吃饺子、羊肉等食物。
BRTV“这里是北京”栏目组民俗类纪实节目“印记——物说二十四节气”之立冬 2025年“日月星转——北京民俗博物馆物说廿四节气特展” 之立冬展厅实景照片
![]()
![]()
![]()
图文编辑:北京民俗博物馆 藏品部 李蕊
2025年11月7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