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12时04分03秒,太阳黄经达225°,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这时候正是南方秋收冬种的大好时段,而北方农林作物全面进入越冬期,江淮地区的“三秋”(秋收、秋管、秋种)也接近尾声。
![]()
此时冷空气活动更加频繁,我国南北温差拉大,夏、秋、冬三季并存。乌鲁木齐从前天早上开始,雨雪不间断地下了30多个小时,降雪强度打破了当地11月纪录。
西北地区、华北、东北地区等地已经入冬,黄淮至江淮一带也会先后进入冬天。江南等地秋意正浓,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早晚时段凉意明显。华南一带则是夏日未尽,像福州、广州等地8日前后最高气温接近30℃。
今年是罕见的
“九月早立冬”
今年的立冬格外特别,受乙巳蛇年闰六月的影响,立冬节气落在了农历九月十八,成了少见的“九月立冬”。要知道,往年立冬大多在农历十月,那个被称作“寒月”的冬季起始月,像这样闰月加持、立冬闯进九月中旬的情况,确实难得一见,因此又被称为“早立冬”。更特别的是,此次立冬交节时刻在7日12时04分,恰好在正午时分。出现这种“双重特殊”的情况,难怪老辈人会用“百年难遇”来形容这份历法巧合。
民间对“九月早立冬”早有说法,每一句都藏着生活智慧:
俗语一:“立冬寒衣前,遍地是黄金”
农历十月初一是寒衣节,作为一年中最后一个重要祭祀日,往年立冬大多在寒衣节之后。而今年立冬赶在寒衣节前,在老辈人看来是个好兆头。
这预示着今年冬天不会过于严寒,不用早早“猫冬”躲在家里,户外劳作和生产活动都能正常开展,大家有更多时间忙活赚钱。更关键的是,立冬提前意味着明年春天会来得早,对春耕播种格外有利。2026年春节正赶在立春里,还离雨水节气不远,过完年就能立刻投入农事和工作,一年的忙碌能早早就有盼头。
![]()
俗语二:“立冬在九月,当了棉衣换头牛”
立冬落在九月,说明冬天来得早、走得也早,春耕自然会提前。明年是马年,民间常说“牛马年好种田”,再加上2026年立春在腊月十七,大年初二就进雨水,阳历3月12日 “出九”时才正月二十四,整个春天都透着“赶早”的劲儿。
这句俗语的核心是说,这样的节气排布会让年景更顺,农活能早早铺开,收成有保障,日子自然越过越富足。不用执着于“棉衣换牛”的字面意思,本质是老辈人对丰收和美好生活的期许。
![]()
这些说法只是基于民间以往经验总结出来的,大家仅做参考。毕竟气候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会受到大气环流、海洋洋流、地形地貌、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立冬补冬吃什么?
鸡、鸭、羊肉、大闸蟹……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冬季的起始,于每年公历11月7日至8日之间交节。
民间有谚语说,“立冬补冬,补嘴空”。古时忙碌了一年的人们,要在立冬这天以美食进补,犒劳自己的同时也有助于抵御寒意,称为“补冬”。
吃什么补冬?除了北方人“万能”的饺子,各地吃鸡、鸭、羊等各种荤菜的都有,大闸蟹也是不少人的心头好。
有经验的老饕们都知道立冬后的公蟹才是王道。这是因为螃蟹也要“贴秋膘”,而公蟹又比母蟹晚熟,一直到立冬时节性腺才发育完全,此时的母蟹开始为繁殖做准备,肉质和蟹黄都没那么完美,但公蟹们却贴好了秋膘,发育到最好、最美的阶段,此时拿起一只剥开蟹壳便可见到丰腴的蟹黄和蟹膏,纹理清晰,颗粒饱满,美不胜收,来上满满一勺,初冬里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此!
![]()
除了补冬
立冬养生还可以做这些
1.起居养生:早睡晚起,避寒就温
遵循“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的原则,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以养护阳气。睡前用温水泡脚,可加入艾叶、生姜,促进血液循环,驱散寒邪。
防寒保暖尤其注意头部、背部、腹部和关节的保暖,避免受凉引发感冒或关节痛。室内保持适宜温度(18℃~22℃),通风换气避免干燥,可使用加湿器。
2.运动养生:动静结合,不宜过度
选择温和运动,太极拳、八段锦、慢跑、散步等,以微汗为宜,避免大汗淋漓导致阳气外泄。户外运动可在阳光充足时进行,吸收自然界阳气。
3.情志养生:静心养神,避免扰动
保持情绪平稳,冬季易引发忧郁情绪,可多听舒缓音乐、与亲友交流,或通过静坐、冥想调节心神。避免剧烈情绪波动,顺应“藏”的特性,收敛心神。
4.体质不同,养生各异
阳虚体质(怕冷、手脚凉):多吃羊肉、韭菜,艾灸关元穴。
阴虚体质(口干、易上火):适当吃银耳、百合、蜂蜜,避免辛辣。
湿热体质(易长痘、舌苔黄):少吃火锅烧烤,可用薏仁、赤小豆煮水。
来源:齐鲁电视台
运营:彭冰洁
责任编辑:谢鹏 刘丽鸿
监制:王金玮
涿州融媒新媒体中心
![]()
你“在看”,就是给我鼓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