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本报讯(记者 骆倩雯)本轮重污染天气得到缓解。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昨天表示,6日受东北高压影响,本市扩散条件改善,PM2.5持续降低。根据最新预报显示,7日北京将继续受东北高压加强作用,持续偏东风,扩散条件继续改善,预计空气质量整体提升至2级良好水平。
11月4日午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污染持续累积,5日在弱东南风作用下,污染气团主体自南向北移动。11月4日,区域内15个城市出现PM2.5轻度污染天;北京市从5日凌晨开始,PM2.5浓度快速上升,5日19时小时浓度峰值为163微克/立方米,已达到短时重度污染水平。6日受东北高压影响,本市扩散条件改善,PM2.5持续降低。从目前预报来看,从7日至10日,全市空气质量都将维持在优良水平。
对于这一轮区域污染天气,清华大学教授王书肖列出三方面原因:
一是弱东南风、贴地逆温、高湿大雾等因素叠加,京津冀中部气象条件非常不利。11月4日至5日,区域受持续弱东南风控制,存在系统性贴地逆温,大气扩散条件较差;最高相对湿度超过90%,促进污染物的化学转化。特别是5日京津冀中部位于风场辐合区,边界层低至300米,且出现大雾天气,造成北京及周边污染明显加重。
二是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仍然较大,高湿条件下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二次转化影响显著,部分时段存在燃烧源影响。近期区域内陆续启动供暖,同时区域机动车、工程机械活动水平居高不下,导致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排放增加。从颗粒物组分特征来看,典型城市北京在污染高值时段,组分重构以硝酸盐主导,占比达51.8%。此外,部分时段受燃烧源排放影响较为明显。
三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还受到安徽北部的污染传输影响。11月3日至4日,安徽北部宿州、亳州、蚌埠等地秸秆火点密集多发,导致局地空气质量快速转差。宿州连续出现13小时的重度及以上污染,高值时段有机物占比达到八成。在东南风作用下,安徽北部的污染气团向北移动,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浓度升高有一定贡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