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平公带着十二国联军凯旋而归,绛邑城外早已人山人海,百姓夹道欢迎,高呼“霸主万岁”。进城当日,晋平公身着戎装,高坐战车之上,身后是满载齐国赔偿的车队,金银珠宝的光芒晃得人睁不开眼,十二国诸侯使者紧随其后,姿态恭敬——经此一战,晋国的霸主权威彻底碾压诸侯,再也无人敢质疑。
![]()
可欢庆的背后,朝堂之上的博弈早已悄然展开。庆功宴当晚,晋平公高坐大殿,文武百官依次列坐,论功行赏的旨意刚一出口,底下就起了波澜。“陛下,此次平阴之战,范宣子谋划心理战、部署合围,居功至伟,当封万户侯!”支持范宣子的大臣率先发声,语气恳切。话音刚落,另一派大臣立刻反驳:“不然!联军追击齐军、攻破数城,全凭将士奋勇,尤其是前锋将领魏绛,追得齐灵公丢盔弃甲,论功应居首位!”
![]()
两派大臣各执一词,吵得面红耳赤。范宣子端坐在席上,嘴角噙着一丝冷笑,慢悠悠开口:“诸位此言差矣。若不是先瓦解齐军军心,让齐灵公不战而逃,将士们纵使勇猛,也需付出惨重代价。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此乃上策,何来功劳不及前线之说?”魏绛站起身,拱手道:“大人谋划固然重要,但若无将士浴血追击,齐灵公怎会彻底臣服?粮草损耗、士兵伤亡,皆是前线将士用命换来的,功劳岂能被抹杀?”
![]()
晋平公看着底下争执的大臣,心里跟明镜似的——范宣子是文臣领袖,魏绛是武将核心,两派势力平衡才能稳固朝政。他猛地拍案,大殿瞬间安静下来:“范宣子谋略过人,封上卿,赐黄金百两;魏绛勇猛善战,封中军将,赐封地千亩!其余将士各有封赏,不得有异议!”一句话既肯定了双方的功劳,又压下了争端,大臣们纷纷跪地领旨,心里却清楚,这场权力的平衡术,才刚刚开始。
![]()
而齐国这边,早已是一片狼藉。齐灵公带着残兵败将回到临淄,刚进城就被百姓围得水泄不通,骂声、哭声此起彼伏。“国君无能,害得我们家破人亡!”“当初嚣张跋扈,如今却跪地求饶,丢尽了齐国的脸!”百姓们扔来的石块、烂菜叶砸在身上,齐灵公狼狈不堪,只能在侍卫的护送下逃回皇宫。
![]()
宫里的局势更是动荡。太子光早已对父亲的昏庸不满,平阴之战的惨败成了导火索。他联合几位宗室大臣,深夜闯入皇宫,跪在齐灵公面前,直言道:“国君识人不明,轻信奸佞,导致齐国惨败,百姓流离失所,已无颜面再掌朝政!请国君退位,传位于儿臣!”齐灵公看着儿子决绝的眼神,又看了看身后虎视眈眈的大臣,瞬间明白自己大势已去。他瘫坐在龙椅上,泪流满面:“悔不当初,悔不当初啊!”
![]()
次日,齐灵公被迫退位,太子光登基,是为齐庄公。齐庄公一上台,就大刀阔斧整顿朝政:杀了一批当初附和齐灵公反晋的大臣,重用晏婴等贤臣;减免百姓赋税,安抚流离失所的灾民;同时加强军队训练,厉兵秣马,誓言要一雪平阴之战的耻辱。可他心里清楚,如今齐国国力大损,根本不是晋国的对手,只能暂时臣服,暗中积蓄力量,等待复仇的机会。
![]()
晏婴看着朝堂上意气风发的齐庄公,忧心忡忡地劝谏:“国君,复仇之心可有,但不可操之过急。晋国如今势大,诸侯臣服,我们当休养生息,整顿内政,待国力强盛之日,再图后事。若急于求成,恐重蹈覆辙啊!”齐庄公沉默良久,最终点了点头——他知道,晏婴说得对,现在的齐国,只能忍。
![]()
平阴之战就像一颗石子,在春秋江湖的水面上激起层层涟漪。晋国看似风光无限,霸主地位稳固,实则内部文臣武将的权力博弈暗流涌动;齐国虽惨败臣服,却在屈辱中埋下了复仇的种子。这场“不服就打服”的战役,不仅改变了两国的命运,更牵动着整个春秋诸侯的格局——霸主的权威终究靠实力维系,而失败者的隐忍,或许正是下一场风暴的开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