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震颤病人:手抖不止,写字、吃饭都受影响;或是情绪激动时,抖动加剧,难以自控;又或是伴随头晕、心悸,夜不能寐……这些看似孤立的症状,在中医看来,或许都与“肝阴不足”、“虚风内动”有关。今天要聊的这味良药,恰是调理这些问题的妙手。在滋阴、柔肝、熄风之间,为筋脉撑起一片宁静的天空,让颤抖渐缓、身心归于平衡。
正如上面所说,这些看似孤立的症状,在中医眼里,根源皆绕不开“肝阴不足、虚风内动、筋脉失养、阳亢风动”。白芍这味“柔肝养阴”的良药,正是田卫东医生临床调理特发性震颤的“常用之品”,以养血、敛阴、柔筋、熄风之功,温和滋养筋脉,让颤抖渐缓、诸症消散。
![]()
一、白芍调理特发性震颤的基础
白芍入药历史悠久,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言其“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止痛,利小便,益气”。中医用药讲究“道地”,白芍产地虽广(浙江、安徽、四川、山东等地均产),但以浙江杭州、余姚一带出产的白芍品质最优:其质地坚实、断面细腻、味甘微酸,养血柔肝之力更醇厚,是首选。从药性来看,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核心功效为“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恰契合特发性震颤“肝主筋、肝阴不足则筋脉失养、阴虚阳亢则虚风内动”的核心病机。
![]()
二、四大核心应用
1.柔肝养筋,缓解肢体僵硬与震颤。部分震颤患者可伴有肢体僵硬、活动不灵活等症状,《黄帝内经》言“肝主筋”,中老年人肝阴渐亏,筋脉失养拘挛而僵硬,稍遇诱因便会震颤。白芍酸甘化阴,能养血濡筋、缓急止痛,是缓解此类症状的“常用药”。临床上可与炙甘草使用,白芍柔肝养血以濡筋,配伍炙甘草益气缓急以和中,短短两味药,就能快速缓解四肢挛急、肌肉抽搐。
2.敛阴熄风,稳控虚风震颤。特发性震颤多为“虚风内动”,肝阴亏虚、精血不足,不能制约肝风,导致手抖细弱、遇劳加重。白芍敛阴滋阴,能补充肝阴“制风”,再搭配平肝熄风药,效果更稳。配伍白芍、熟地、当归、川芎、天麻、钩藤。方中白芍与熟地、当归协同养血滋阴,筑牢“熄风”根基;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直击手抖;川芎辛温行散,既能助当归活血,又能制约熟地、白芍的滋腻之性,避免补而不滞。
![]()
3.滋阴养血,改善头晕与心悸。不少特发性震颤患者伴有头晕、心悸等症状,这是“阴血不足”的典型表现。肝阴亏虚,不能濡养心神,导致头晕心悸、失眠多梦。而失眠又会加重震颤,形成恶性循环。白芍酸能敛阴,可收紧阴液、防止耗散,同时滋阴养血,从根源补充被耗损的阴液。可配伍白芍、酸枣仁、柏子仁、生地黄、麦冬、五味子。方中白芍与生地黄、麦冬协同滋阴养血,酸枣仁、柏子仁宁心安神,五味子收敛固涩,适用于特发性震颤伴头晕、心悸、失眠者。
4.平抑肝阳,缓解情绪激动时震颤加剧。特发性震颤日久,肝肾阴虚易致肝阳上亢,出现情绪激动时震颤加剧、烦躁易怒、面红目赤,这会进一步加重手抖。阳气上冲头目,扰动肝风。白芍养血滋阴,能补充肝肾阴液以“制阳”,同时其酸味收敛上浮的阳气,让肝阳回归正常。常以白芍、怀牛膝、生牡蛎、龙骨、石决明、钩藤为用。方中白芍与生牡蛎、龙骨配伍,滋阴潜阳、柔肝熄风;怀牛膝引血下行,防止阳亢上冲;石决明、钩藤平肝潜阳,兼顾特发性震颤伴情绪激动时震颤加剧者。
![]()
我们的目标:不管是不是遗传的,主要是把这种抖动休止住,让它停止抖动或者尽量不影响生活。
咨询:1952698495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