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小朋美食
免责声明: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文章内容不代表平台观点。
老话说,“不怕立冬阴,就怕立冬晴”,这话最近总听家里老人念叨。
眼看2025年立冬(11月7日)要到了,不少人都在琢磨,晴天多舒服,为啥老辈人反倒怕?
其实这谚语里有古人的生活智慧,还得结合今年的气候情况,好好说道说道。
![]()
老祖宗怕立冬晴天,核心是怕“一冬干旱”。过去靠天吃饭,冬季雨雪,直接关系到来年收成。
农谚早就总结过,“立冬无雨一冬晴”,要是立冬日万里无云,大概率整个冬天,都雨雪稀少。
庄稼地里的小麦,正盼着“瑞雪兆丰年”,雪层既能保暖防冻,融化后还能滋润土壤,冻死藏在土里的害虫。
要是冬天干旱,麦苗缺水,来年收成就得打折扣,这可是关乎,全家温饱的大事。
![]()
除了庄稼遭殃,晴天带来的干燥对人也不友好。晴天里水分蒸发快,空气湿度低,不仅皮肤容易干得掉皮,呼吸道也容易受刺激,感冒咳嗽的人会变多。
而且晴天昼夜温差特别大,白天晒得暖乎乎,晚上温度骤降,稍不注意就着凉,老人孩子最容易中招。
那今年冬天,到底冷不冷?别光看谚语猜。国家气候中心说了,今年冬天整体,“接近常年到偏暖”,但有个关键特点是“冷暖起伏大” 。
![]()
主要是因为拉尼娜事件要来了,容易让北方出现,阶段性低温雨雪,南方则可能干旱。
就像2008年的雪灾,就发生在拉尼娜年,但近几年拉尼娜来了,也常有暖冬,全球变暖,把规律都搅乱了。
所以不管立冬是晴是阴,准备工作都得提前做。北方朋友把羽绒服、防滑鞋备好,警惕突然的寒潮和积雪;
南方虽然整体偏暖,但干旱风险高,要记得给家里植物补水,人也多喝温水。
![]()
饮食上多吃点温润的食物,比如萝卜、白菜,炖锅羊肉汤暖身子,比啥都强。
老谚语是古人的经验总结,但天气这事儿越来越复杂。与其纠结立冬晴雨,不如盯着气象预报,把保暖和保湿做到位,管它冷还是暖,都能舒舒服服过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