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0日,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CCTV - 7播送了玄戈 - 500CJ(亦称AR - 500CJ)无人直升机于中川探索01号/中船探索者01号实验无人机航母上开展海上试验的画面。
此次测试涵盖了在模拟沿海海况条件下的自主发射、飞行以及着陆等环节。所收集的数据将用于评估该无人机是否适配舰载作战需求,以及能否与海军支援系统实现有效集成。
![]()
“玄戈-500CJ”(又称AR-500CJ)舰载无人直升机从中川探索01号实验无人机航母(又称中船勘探01号)
AR - 500CJ 系中航工业直升机研究与发展研究所研发而成,为 AR - 500 无人直升机系列的海军衍生型号。此系列源自 AR - 500BJ 舰载轻型无人机以及高空 AR - 500C 变体,将二者的技术要素融合于全新的舰载设计之中。
AR - 500CJ 的最大起飞重量达 600 公斤,典型有效载荷能力为 150 公斤,据报告其最大水平速度介于每小时 160 至 170 公里之间。该飞行器的运行续航时长预计为 6 至 7 小时,实用升限约达 5,000 米。
其动力由海若航空动力“云雀”重燃料发动机提供。这是一款重 150 公斤、具备 98 马力级别的涡轮增压四冲程发动机,配备全权数字电子控制(FADEC)以及高压共轨系统。该发动机设计为使用煤油而非航空汽油运转,通过降低波动风险以及简化物流燃料供应流程,提升了舰上的安全性。
玄戈 - 500CJ 于 2022 年 7 月 28 日在江西鄱阳湖实现首飞,顺利完成了手动控制模式下的起飞、悬停、前向与横向飞行以及着陆等阶段的飞行任务,充分验证了整个系统的功能稳定性。此次飞行标志着该项目从设计与原型制作阶段成功过渡至系统飞行测试阶段。
AR - 500CJ 随后于 2023 年在中国多个地点参与了拓展性测试,测试重点聚焦于飞行稳定性、自主控制以及实时通信系统等方面。截至 2025 年,该型号无人机已被纳入海上应急演习任务序列,承担包括溢油观测、人员搜索以及海岸监视等在内的多项任务。
该无人机曾在天津国际直升机展览会上公开展出,其型号在中航工业所研发的 70 多架直升机中表现卓越、脱颖而出。此次展出着重强调了其模块化设计以及重燃料推进系统的优势。该系统还具备执行实时通信、中继以及长期监视等任务的能力,并已得到相关记录与验证。
这些循序渐进的测试阶段充分证实了该飞机具备在 4 至 5 种海况条件下实现自主起飞与降落的能力,其性能相较于早期的 AR - 500B 和 AR - 500C 配置实现了显著拓展,有力支持了其在民用及国防海上任务领域的广泛应用。
AR-500CJ 集成了惯性、差动和视觉导航系统,以提高着陆精度,并由电动鱼叉格栅甲板锁系统支持,可在飞机着陆后立即固定飞机。该机制允许在有限的甲板区域进行作,并减少船舶运动过程中暴露于湍流。直升机的机身包含两个短侧翼,可以外部安装光电或雷达吊舱、任务设备和辅助油箱,从而扩大航程和任务灵活性。该无人机可以携带多光谱传感器、激光指示器、通信中继天线和海上监视雷达,具体取决于配置。结构调整包括加强尾梁、改进的旋翼组件和基于软件的控制定律,以稳定垂直下降并在自动恢复阶段纠正偏航。电磁兼容性屏蔽确保无人机可以与舰载传感器和雷达一起运行而不受干扰,而优化的航空电子设备放置和减振可减少长时间海上任务期间的机械应力。该平台的模块化有效载荷接口支持在侦察、中继和轻型打击配置文件之间快速重新配置。
中川探索01/中船勘探01号是中国首屈一指的舰载无人机实验无人机航母,旨在测试在具有作战代表性的条件下的自主着陆和回收。该船的着陆甲板配有与 AR-500CJ 鱼叉捕获机制兼容的网格结构,使工程师能够监控精度、着陆动态和着陆后负载。在 2025 年 10 月的序列中,该舰以不同的速度和航向进行了试验,以复制护卫舰和护卫舰甲板运动,提供了有关波动空气动力学和流体动力学条件下系统可靠性的数据。甲板仪表记录了下降率、稳定精度和飞机的恢复精度。该舰的机载系统还评估了无人机在雷达和通信天线电磁暴露下的数据传输质量、视距稳定性和控制链路冗余。环境监测验证了无人机及其甲板支撑系统上防盐和防潮涂层的性能。这些测试代表了岸基模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舰集成之间的中间阶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