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那张美军航母的照片确实看得人眼花缭乱,密密麻麻的舰载机挤在甲板上,F-18的硬朗线条、E-2D的圆盘雷达,一眼望去全是美国海军的“排面”,不明所以的还得夸一句“不愧是全球最强海军”。
可偏偏有架飞机要“砸场子”,就是混在中间的F-35C——别人都是规规矩矩的海军灰,就它浑身透着股锈迹斑斑的棕黄色,跟刚从废铁堆里拖出来似的,活像个走错片场的“异类”。
![]()
这画面一传到网上,全世界军迷都笑了:说好的“隐形神机”呢?怎么连件像样的“外套”都穿不住?
要说这F-35C的涂装,可不是随便刷的油漆,那是美国吹了十几年的“隐身涂层”。
当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宣传的时候,把这涂层吹得神乎其神,说是什么“多频谱吸波材料”,能吸收雷达波还能抗各种恶劣环境,海里的盐雾、天上的风沙根本不在话下,甚至拍着胸脯保证“维护简便、寿命超长”。
结果现在倒好,刚在航母上待了没几天,就把牛皮吹破了——那棕黄色的斑块根本不是生锈,是涂层被海上的高湿高盐雾“啃”得支离破碎,底下的底漆和受损的吸波材料露了出来,看着才像长了锈。
懂点门道的都知道,海上环境对装备的腐蚀性有多厉害。航母常年漂在海上,空气里全是盐粒子,一到潮湿天就跟撒了把“隐形沙子”似的,往飞机的缝隙、涂层里钻。
F-35C的隐身涂层是聚合物基的,里面混着铁氧体等吸波颗粒,这种材料本身就娇贵,氯离子一侵蚀,涂层的化学键直接就被破坏了。
白天太阳晒得甲板温度飙升,涂层热胀冷缩;晚上海风一吹温度骤降,再加上飞机起降时的震动、气流冲击,用不了多久涂层就开始起皱、剥落,颜色自然从灰黑色变成了难看的棕黄色。
反观旁边的F-18,用的是普通的环氧底漆加聚氨酯面漆,虽然不隐身,但耐腐蚀性极强,在海上泡几年都还是规整的灰色,跟F-35C一比,简直是“糙汉子”吊打“娇小姐”。
最讽刺的是,这涂层一坏,F-35C的“隐身”本事就成了笑话。
隐身飞机之所以能藏住,全靠涂层吸收雷达波,一旦涂层剥落露出金属机身,雷达反射截面能瞬间从“高尔夫球大小”飙到“篮球大小”。
以前美军总吹嘘F-35C能悄无声息突破敌方防空网,现在倒好,可能刚飞离航母就被雷达盯上了——毕竟这棕黄色在灰黑色的机群里都那么扎眼,更别说在雷达屏幕上了。
有军事专家扒过数据,说美军部署在西太平洋的“卡尔・文森”号航母上,有近三分之一的F-35C因为涂层问题达不到隐身标准,只能当普通战斗机用,等于花了隐形机的钱,买了个“半残品”。
其实这问题早就不是新鲜事了。早在2018年F-35C刚上舰测试的时候,就有士兵吐槽“涂层掉得像头皮屑”,当时美军还嘴硬说“只是测试阶段的小问题”,后来偷偷换了所谓的“改进型HAVEGLASS6涂层”,结果照样顶不住。
更要命的是维护还贼费劲,每架F-35C飞一次就得用特殊清洁剂擦一遍,发现剥落的地方得赶紧补涂,一次维护就要花好几万美元,还得停飞好几天。
去年有报道说,美军太平洋舰队的F-35C出勤率只有58%,比F-18的72%低了一大截,不少飞机都在机库等着补涂层,哪还有功夫搞战备?
之前美国总拿F-35当“全球武器标杆”,盟友们花大价钱排队买,现在这“锈迹斑斑”的样子一曝光,估计不少国家得偷偷骂娘。
想想也是,花几亿美元买架飞机,结果连海上环境都扛不住,难不成每次出海还得给它配个“专属保姆”?
更打脸的是,美军自己也没辙,要么让飞机缩短出海时间,要么就硬着头皮频繁补涂,可治标不治本——只要还在海上飞,盐雾就绕不开,涂层该坏还得坏。
说到底,这事儿就是美国军工复合体“吹过头”的恶果。为了抢进度、圈钱,明明知道隐身涂层耐腐蚀性不行,还硬是赶着列装,把没成熟的技术往装备上堆。
以前总嘲笑别人的武器“中看不中用”,现在轮到自己的“宝贝战机”靠“锈色”上热搜,这脸打得是真响。
估计现在美军看着甲板上那几架棕黄色的F-35C,心里也犯嘀咕:这吹上天的隐形神话,咋就栽在盐雾手里了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