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裴龙翔)重阳节当天,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通报涉老民事审判情况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民事典型案例,对养老爱老护老的社会热点进行回应。
据悉,从该院案件类型分布来看,民间借贷纠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位列前三。案件结构的变化清晰表明,老年群体已从传统的“生活保障型”需求逐步向“社会参与型”需求拓展,深度融入投资、消费、就业等多元社会经济活动。
一起典型案例中,周某被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周甲、周乙为共同监护人。周乙未配合补办周某身份证、工资卡等,未探望入住养老院的周某,亦未垫付费用。周甲诉请撤销周乙监护资格,法院经审理认定周乙怠于履行监护职责且损害被监护人利益,判决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彰显司法守护“老有所养”的核心作用。在“老年消费者地板质量维权”案例中,法院关注老年消费者认知弱势,明确商家对老年消费者负有更高解释、提示和审慎检查义务,鼓励老年人依法维权,推动营造老年友好消费环境。
老年人普遍面临举证能力弱、不会用智能设备等问题。面对社会公众的期待,闵行区人民法院表示,将继续推动“法院+”多方联动解纷机制制度化,重点落实“三对接、三联动”:即多元解纷团队、派出法庭与街镇综治中心对接,实现资源共享;法院与社会化调解机构、民政部门、社区组织联动,推动涉老纠纷“一站式化解”,切实降低案件流转成本,提升纠纷实质化解效果。
来源:工人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