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和砸缸救友的故事课本里学过,应该是妇孺皆知了。一个出自司马迁的史记,一个是司马光的亲身经历,而这两人都是大名鼎鼎的著史巨擎,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两者被称为史学双璧。
![]()
司马迁、司马光两个相似的名字,经常让很多人心中发起了疑问?迁和光两人是什么关系?光是迁的后代吗?甚至还有的联想到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和两晋王室的司马懿家族等,他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都是一个家族传承下来的吗?不瞒您说,小编也有这样疑惑,今天就来理一理他们之间的关系。
![]()
公元前316年,秦王想利用巴蜀内乱之机,兴兵伐蜀,不料韩师侵犯秦境。他面对眼下局势,举棋不定。于是有了司马错和张仪在秦惠王面前进行的一场争论。司马错主张攻打蜀国,张仪说:“不如攻打韩国。”秦惠王说:“且说说各自的见解,让我听听。”于是有了《司马错论伐蜀》,最终秦王采纳司马错的建议并令其为将,攻占巴蜀之地。
司马错于公元前316年,率军穿越秦岭天险,利用计谋诱使蜀王开凿金牛道,迅速攻占蜀国,并顺势吞并巴国和苴国,使巴蜀之地纳入秦国版图。巴蜀的并入为秦国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增强了秦国的实力,为其后续的东进战略铺平了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司马错如此的战略眼光和军事成就使他成为秦国历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
![]()
司马错出生于少梁(今陕西韩城以南)。他历时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为其家族争得了巨大的荣耀,成为关中望族。要问了,为什么要讲司马错?因为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自己是司马错的八世孙。我想这应该不会错,司马迁也出生在夏阳芝川今陕西韩城,是司马错族人的世居之地。
![]()
(上下图为陕西渭南韩城县司马迁陵)
![]()
司马错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却急流勇退,不得不说是一位智者。司马错退居后一度居住巴蜀,因此蜀地有了司马氏。司马错之后约百年左右,公元前179年西汉早期的司马相如就出生在蜀地,公元前145年司马迁出生在司马氏世居地陕西韩城,推断两人应是司马错后人的两系分支。
![]()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相如为汉赋的奠基人,称为赋圣;司马迁为史学奠基人,称为史圣。可见司马错急流勇退之后对后代的文化教育做的非常扎实。
说到这里可能会问,司马错之前又是谁呢?他就是司马氏的鼻祖吗?说到司马氏的开端我们得继续向上追溯历史。
“司马”一姓最早来源于官职。这个官职西周始置,司马、司徒、司空并称“三有司”。“司马”是何意?司为主持掌管之意,司马即专门负责管马匹的官,即执掌国家军队,是非常重要的军职。
【1】周宣王时期,程国国君(程伯)休父入朝为司马,助王室克平许方,立下大功,被周宣王赐姓司马氏。后来,休父大儿子仲庚的子孙称司马氏,二儿子仲辛的族人仍称程氏。于是休父就成为司马氏和程氏的共同始祖。这一支司马氏起源非常早,但不是唯一的起源。
【2】司马一姓还源于陈姓、田姓,出自春秋时期司马穰苴。司马穰苴本来姓田,名穰苴。田氏家族的老祖宗叫陈完,是陈厉公的儿子。齐桓公时,陈国发生内乱,陈完为避祸跑到了齐国,改姓田氏,后来田氏后人在齐国做大,最终灭了姜姓齐国,建立了田姓齐国,史称田齐代姜齐。田穰苴就是田完的旁支后裔。
在齐景公时期,齐国面临晋、燕两国的侵略,局势危急。经大夫晏婴推荐,田穰苴被任命为将军,率军抵抗外敌。他知自己出身卑微,便申请齐王的宠臣庒贾为监军。于军中申明纪律,监军庒贾因延期到达有悖军令被当场斩杀正法,田穰苴顿时树立了军威。但是他能与士兵同甘共苦,严明纪律,赏罚分明,大大的提高了士气。最终,他成功击退晋、燕联军,收复失地,因功被封为大司马。子孙后世也称司马氏,这又是司马的一支起源。
![]()
再多说几句,田穰苴以法治军,认为纪律是军队战斗力的基础。他体恤士兵,关注士兵的生活和健康,与他们同甘共苦,提升了军队的凝聚力。齐威王命人整理其兵法,并将田穰苴的军事思想融入其中,形成了《司马法》。《司马法》对后世军事理论发展有重要影响,位列宋代《武经七书》之一。
![]()
看了田穰苴斩杀齐王宠臣庒贾立军威的故事之后,再看孙武为吴王阖闾练兵斩杀其两名宠妃立威的事就觉得很熟悉。孙武姓田,是田完的直系后裔,其祖父因功赐姓孙,田书改孙书,继而孙凭又生孙武。可见田穰苴的军事思想影响了孙武、而且影响了后来的吴起等著名军事家。
【3】司马一姓还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司马子反。子反,名熊侧,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上卿,官为大司马,执掌楚国军队。在司马子反的后裔子孙中,多称司马氏。
【4】司马一姓还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司马韩厥。韩厥,姬姓,是春秋时期晋国韩氏家族的第五代领袖。韩厥早年丧父,由晋国上卿赵盾抚养长大,后被赵盾推荐为晋军的大司马,到晋悼公时,升任晋国执政,从而成为战国时期韩国的先祖。后来,韩厥后人中有不少人称司马氏。
【5】司马一姓还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大司马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的贵族,是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弟弟微仲的八世孙,是孔子的六世祖,官为大司马。宋殇公时期,孔父嘉任大司马,执掌宋国兵马。宋国太宰华督见孔父嘉的妻子“美而艳”,便施计将他杀死,进而杀了宋殇公,孔父嘉一族便四散于各诸侯国。其中有一支逃至鲁国,诞生了孔子。而在孔父嘉的后裔子孙中,有不少人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称司马氏。
![]()
梳理:
梳理下来司马氏的起源,从西周至春秋和战国时期的不同时段相继出现,在主体大概有五支。因为程伯休父最早,名气最大,所以后世司马氏大多数以他为始祖。其余的因为战乱的原因不可考据其后人的对应关系。到了战国后期至秦汉之际比较出名的司马氏则有司马错和司马卬。司马错是战国中后期秦国名将,世居夏阳,前文已叙,司马卬是秦汉之交的人物,是项羽所封十八诸侯王之一殷王。后裔多数居住在河内温县。他是河内司马氏的始祖。
因为司马错和司马卬地位较显赫,又年代不甚久远,所以后世司马氏又会多以此二人为先祖。
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则为河内温县司马氏家族人(位于今河南温县),他出生于179年,比司马迁小了324岁。在《晋书·宣帝纪》中记载,司马懿是司马卬的十二世孙。司马卬是战国时期赵国著名剑客司马蒯[kuǎi]聩的玄孙,应与司马错分属两支。所以司马懿不是司马错、司马迁这支后裔。
司马光,出生于1019年,比司马懿小840岁。据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自称,他是司马孚的后代。司马孚是谁?司马懿的三弟。史载司马孚并没有参与司马家族夺曹魏之王位的活动,在侄儿司马昭派人杀死魏帝曹髦后,他还曾抚尸大哭。后来侄孙司马炎建立晋朝,他则渐渐淡出,不参与政事,仍于魏臣自居。
也许司马光其实就是司马懿的后代,只不过司马光家族不齿于司马懿等人篡位之事,因此改以司马孚为祖先。但是刘裕尽诛司马氏,司马懿的后代应该基本诛灭了,司马光是司马浮的后代也有可能。
总结:
综上所述,司马相如和司马迁应该同为司马错之后,司马懿、司马光则应同为司马卬之后。
不过因为休父最久远,无论是司马错的后代还是司马卬的后代,他们都认程伯休父为自己的始祖。
据说,目前司马氏人口只有3万左右,为中国人口最少的姓氏之一。司马氏曾贵为皇族,为何后世如此衰落?主要是因为司马氏先靠阴谋夺位,后建立的晋朝又给华夏带来了长达300年的黑暗分裂。因此,后世对司马氏的评价很低,为此而改姓者也不乏其人。加之新中国文字改革,双姓很多被强制改为单姓,司马一姓又少之又少了。
![]()
知往鉴今,不管怎样,司马氏的发展历史给我们带来了激励和教训,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历史资料。“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尤其是司马迁,司马司马相如,司马光可谓文曲星的代表...。
(来源:西原之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