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翻开《资治通鉴》,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隧道。司马光笔下的历史,不仅仅是古老的事迹,更是一面折射人性的镜子。它用冷静的眼光审视了帝王将相的权谋,也揭示了普通人在生存中必须面对的现实法则。那些看似温情的“人情世故”,一旦拨开,背后不过是一场场精心算计的利弊权衡。在这部“帝王教科书”中,有许多话戳中心底,读懂了,你会少一些执拗,更多一份清醒。今天,我们从中挑选出6句最扎心的话,希望你读后,能更清楚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选择。
![]()
一、“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没有价值的“善”,从来不是筹码
初读这句话,许多人可能认为是在讲“德”与“才”的关系,似乎“德”是至高无上的。但细读《资治通鉴》中的故事,才会明白司马光从未将“善良”奉为万能钥匙。战国时期,信陵君的“窃符救赵”曾被传为美谈,但回到魏国后,魏王却始终心存猜疑。问题不在于信陵君不够仁德,而是因为他的“善”,已经威胁到了魏王的权力和利益。
![]()
在生活中,谁又没有过无私帮助他人的时刻呢?你或许曾掏心掏肺地为朋友垫付钱财,结果却发现他迟迟不肯还款;你或许为同事加班加点、鞠躬尽瘁,最后却沦为他人抢走功劳的工具。你不必怀疑自己的“善”,问题在于你忘了:没有价值支撑的人情,注定是脆弱的。那些与你周旋的人,从来不是因为你人好,而是你身上有他们需要的东西——是资源、能力,还是能帮他们规避风险。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唯有你的“有用”才是最硬的底气。
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所谓“忠言”,不过是立场的选择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话被奉为治国理政的至理名言,然而,它的背后藏着更深的道理。在《资治通鉴》中,魏徵敢直言进谏,不仅仅是因为他敢于冒死直言,而是因为他的忠言恰好迎合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权力需求。若魏徵的劝言触碰到了李世民的核心利益,即便再直言无忌,他也会像长孙无忌一样被弃用。
![]()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说“要听劝”,但实际上,愿意给你提建议的人,未必只是单纯地为了你好。有些人劝你“别冒险”,是因为他们不希望你超过他;而有些人劝你“趁早去尝试”,其实是在拉你当试错的“垫背石”。所谓“兼听”,并不是听所有的建议,而是要看清每句话背后的立场——那些看似为你着想的人,未必是真的关心你;那些逆耳的忠言,未必就是在害你。
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情的温度,从来与利益挂钩
这句名言最初出自《史记》,而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通过无数的故事深刻阐释了这句话的含义。汉武帝时期,卫青凭借战功从骑奴晋升为大司马,昔日对他冷眼旁观的亲戚们,纷纷上门巴结他;可当卫青失势,那些曾经的“亲戚”们,却瞬间变得冷漠。这里没有永远的亲情,只有永远的利益。当你有用时,周围的人情热络;一旦你不再有价值,那些曾经的笑脸也会瞬间转冷。
![]()
我们常常高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你风光时,朋友请你吃饭,不是因为想念你的陪伴,而是想沾沾你的光;你失意时,亲戚对你冷淡,不是因为忘了曾经的情分,而是怕你拖累他的人生。人情不过是利益的外衣,别人对你的好,背后藏的是他从你身上获得的利益。一旦这个利益消失,“人情”的温度就会骤降。
四、“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安逸的背后,藏着最大的危机
司马光的这句话原本是给帝王的警示,但放在个人的生活中,也同样具有深刻的意义。唐玄宗早期开创了盛世景象,但最终却沉迷享乐,疏远贤臣,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并不是他不懂治理国家,而是在安逸的日子里,忘记了危机的存在。当他把所有心力都投入到杨贵妃的温柔乡时,安禄山的铁骑早已踏破了长安的城门。
![]()
生活中的“安稳”,从来不是真正的安稳。你以为自己的工作是铁饭碗,便不思进取;你觉得自己在职场上已经站稳脚跟,便放松警惕。然而,年轻人已经悄悄超越了你,行业的浪潮也在悄然席卷你的位置。安稳不过是一种短暂的平衡,唯有保持警觉和奋斗的姿态,才能避免被时代淘汰。
五、“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错过的时机,都是权衡后的遗憾
韩信,曾经有机会三分天下,但由于念着刘邦的“知遇之恩”,错失了重要的时机,最终落得“鸟尽弓藏”的下场。《资治通鉴》对他做出评价:“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他不是不聪明,而是在权衡“恩情”与“利益”时,优先选择了情感,错过了最佳的时机。
![]()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也会有这样的时刻。明明有更好的职业机会,却因为舍不得同事而放弃;明明知道创业的风口来了,却因为怕失败而迟迟未动。你以为的“人情”,在时间的流逝中不过是过眼云烟,而错过的机会却可能成为一生的遗憾。在人生的选择面前,情感和理智的平衡至关重要。
六、“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读史的意义,是学会清醒地权衡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初衷,是为帝王们提供治理国家的镜鉴。然而,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这部书的最大价值在于让我们学会权衡人生中的每一个选择。人生中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值得与不值得。每一次选择,背后都潜藏着利益的博弈和权衡。
![]()
《资治通鉴》让人不至于被情感绑架,不至于在权衡中迷失。它教会我们看清人性,理智地做出选择,而不是盲目地依赖他人的“人情”或自己的一时“善良”。只有在清醒中看到自己的价值,才能在复杂的权衡中走得更加从容。
《资治通鉴》并非一部简单的历史著作,而是一本揭示人性、考量利弊、让人学会清醒的宝典。它并不教你如何应对权谋之争,却让你学会如何在利弊之间,找到自己最坚实的立足点。在这场人生的博弈中,最重要的,不是人情,而是你的“有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