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网消息,11月5日,第三届汉文化论坛在江苏徐州举办。论坛以“何以为汉·和合共生”为主题,以科技为舟、文化为楫,产学研多元碰撞,共襄文化学术盛会,共话文化传承发展。
![]()
第三届汉文化论坛现场
论坛汇聚了来自中国作协、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国家级学术重镇的权威专家,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顶尖学府的知名教授,以及文旅产业的领军者。
![]()
汉高祖刘邦数字人
数字化沉浸式开场,上演了一场跨越两千年的“相见”。数字人刘邦“空降”现场,穿越时空,栩栩如生。这是经过全国10多位历史学、考古学、美术史权威专家的再三考证与严格把关,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对这位汉文化塑造者进行的一次接近真实历史的容貌复原,展现了信息技术赋能传统文化研究和传播的新高度。
论坛上,中国国家版本馆在徐州发布汉画像石数字化活化利用项目,推动汉文化典藏资源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徐州汉画像石数字化成果正式入藏国家版本资源总库。此次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入藏了徐州博物馆24件汉画像石文物的三维数据以及35 件平面类文物高清摄影数据。相关数据将用于展览、交流等公益用途。借助徐州博物馆在汉画像石研究中的专业优势,中国国家版本馆还将推动汉画像石及拓片的高标准数字化采集,运用 VR、AR、新媒体交互等新技术,促进汉文化典藏资源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据了解,徐州是两汉文化发祥地,发掘两汉诸侯王陵墓22座,出土收藏的汉代文物达1.2万余件,汉墓、汉画像石等文物资源和研究成果丰富。徐州汉画像石始于西汉早期、延续至东汉,是两汉时期石刻艺术的重要遗存,生动记录农耕渔猎、车马出行、神话礼乐等场景,以简练刚劲的线条、虚实相生的构图形成独特艺术风格,真实还原汉代社会风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
本届汉文化论坛上,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推出“汉文化网络文学专题创作扶持计划”,将在2年内扶持10部聚焦汉文化主题的网络文学精品,推动作品向影视、动漫、游戏等领域转化。南京大学发布了徐州古城数字图谱建设项目,将通过增强现实的方式展示徐州古城的历史信息,让历史以更生动的方式触达公众。
编辑 刘佳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