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第三届汉文化论坛在徐州举行。这场以“何以为汉·和合共生”为主题的文化盛会吸引了70余位知名学者、文化名家和领军人才齐聚彭城,就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两千年汉风华章,正在今日的徐州大地上重焕生机。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图片来源/徐州发布
在保护中传承,彭城七里化身时尚新地标
作为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徐州拥有丰富的汉文化资源。截至目前,徐州共发掘汉代诸侯王陵墓、列侯和刘氏宗室墓、官吏豪室墓及各类中小型平民墓葬近3000座,出土收藏的汉代可移动文物达1.2万余件。
为了守住这份文化的根脉,徐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今年8月,《徐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不久前,在徐州北部龟山汉墓附近发现了小孤山汉墓,当地政府立刻组织抢救性保护,让房地产开发为汉文化保护让位。“因为有法可依,才能落实保护。”江苏师范大学汉文化研究院院长朱存明以这一故事说明了该政策的重要性。
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延续,近年来,徐州不仅在古城保护上费尽心思,更积极探索出一条让汉文化从“静态展示”走向“活态传承”的创新之路。
![]()
图片来源/徐州发布
在纵贯南北约7里的城市空间内,彭城七里项目串联起235处历史文化遗存,覆盖了明清文化、运河文化、彭祖文化、苏轼文化等。在彭城七里的土山汉墓,曾经的石料加工区被重新利用,墓穴封石错落有致地摆放,打造为长约30米的景观带,与“彭城七里”整体改造融为一体。土山汉墓曾入选“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二号墓出土陶器、玉石器、铜铁器等各类遗物近5000件。徐州通过更新改造项目,让这一历史古迹真正融入人们的寻常生活。
不仅如此,徐州还打造了一系列汉文化活动盛会。据徐州市文广旅局副局长张伟介绍,在今年9月举行的汉文化旅游节期间,徐州复原汉代“百工坊”“百味坊”“蹴鞠场”等互动场景,布设汉味非遗市集,推出了“汉家烟火·游徐州”、“汉风奇妙夜彭城”等活动,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汉“潮”生活。彭城七里摇身一变时尚新地标,汉文化已经成为徐州现代生活的一部分。
数智+文创,让传统文化实现当代表达
在今年的汉文化论坛上,数字人刘邦“穿越”而至,击筑吟诵,古老的龙形玉佩、汉画像石在虚拟空间中“破壁而出”,这场5分钟的数字化沉浸式开场,通过全息纱幕、裸眼3D、数字复原等技术融合完成了一场跨越两千年的文明接力。
![]()
图片来源/现代快报
以数字化技术让古老文化活在当下,是徐州的新尝试,但却不是第一次。早在2023年,徐州非遗产品交易中心就曾将“数字+科技+非遗”进行融合,发布了“非遗码”。消费者通过扫描非遗产品背后的二维码,不仅可以对产品进行溯源、验证真伪,还能根据图片和文字说明了解非遗项目的名称、内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如今,彭城七里数字展示馆以11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打造沉浸式互动体验场景,运用数字化技术重现地域历史文脉,为参观者构建了集文化展示、科技体验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元空间。
在今年的汉文化论坛现场,徐州联合中国国家版本馆、携手南京大学团队,接连发布“汉画像石数字化合作项目”和“徐州古城数字图谱建设项目”两大数字项目,未来,数字技术将继续作为文化展示的手段,为汉文化传承注入新动能。
除数字技术外,打造文创产品也是让传统融入当代的有力举措。当前,徐州的文创产业展现出蓬勃的想象力,玉龙佩毛绒手机链将汉代文物的灵动带入日常生活,汉俑“上班摸鱼”亚克力立牌成为年轻人办公桌上的趣味陪伴,以汉画像石中烧烤图为灵感设计的“一把烤过”直尺,为学子送上美好祝愿。在徐州各大景区的文创店,经常有游客徘徊流连,为展现徐州文化特色的各类文创产品所吸引。2024年,徐州市文旅集团旗下的江苏文华锦礼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实现文创营收3500万元。
不只是文创,如今在徐州,汉服、马面裙也不再仅仅是游览打卡的装束,更成为表达自我审美与文化态度的日常服饰,汉风融入城市血脉,正成为新的时尚底色。
多形式文化交流,汉风从彭城吹向世界
今年10月,在“汉风新韵 潮游彭城”徐州文旅(粤港澳大湾区)推介会上,徐州演艺集团的演员们身穿汉服,用民族乐器演奏汉乐和《东方之珠》等名曲,让大湾区的朋友们“遇见汉风”。
深圳推介会,只是今年徐州系列文旅活动的精彩一笔。从“国潮汉风年·地道徐州味”郑州推介会到赴上海、浙江专题推广“彭城七里”,从“访彭城七里·品美味徐州”到“国际友城彭友卡”发布仪式,两千年汉风华章,正在徐州的努力下吹向四海。
![]()
图片来源/徐州市文广旅局
今年5月,第七届徐工国际客户节在徐州落下帷幕,在这场文化与产业的国际盛会上,徐州找到了独特的“破圈”密码。通过开幕式的2000架无人机表演打破文化隔阂,又借助《徐工赋·四海华章》等精彩节目将工程机械展示嵌入彭城七里文化场景,以“钢铁巨兽+水墨汉韵”的跨界融合向世界递出一张璀璨的徐州“名片”。
此外,文物出海也是徐州传递汉风雅韵的重要部分。2023年6月份,由上海博物馆、徐州博物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不朽的玉甲——中国汉代文物精品展”惊艳亮相匈牙利。“匈牙利公众近距离感受到了中国的汉代艺术和厚重历史。”匈牙利国家博物馆驻华总代表贝思文这样评价此次巡展。这样的海外展,徐州博物馆在新世纪以来已举办近20次,足迹遍布欧洲、亚洲和美洲,让海外粉丝大饱眼福。
徐州的“汉风”不只吹在舞台、商会、博物馆,也吹进校园,在海内外儿童的心中架起友谊的桥梁。10月23日,“云上缔友谊 汉风润童心”2025“百所华校云牵手”徐州专场活动成功举办,徐州市12所学校分别与11所海外华文学校签订友好合作协议。
如今,在回龙窝、龟山汉墓、汉文化景区等文化景点,常能听到外国游客充满惊喜地用中文询问这座城市的魅力,从古韵流淌的汉文化街区到数字博物馆里的奇妙幻境,徐州正逐步勾勒出文化出海的新范式,将汉风雅韵吹向世界各地。
文/吴铭菲
资料来源:徐州发布 新华日报 徐州日报 现代快报 中国江苏网 江苏省委统战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