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48架F-35或武装沙特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1月5日援引路透社报道,据消息人士透露,美国政府正在考虑沙特阿拉伯提出购买多达48架F-35战机的请求。这笔潜在的数十亿美元交易,在沙特王储穆罕默德访问白宫之前,已在五角大楼的审批程序中取得关键进展。
![]()
这笔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军售,在沙特王储穆罕默德11月18日访美前夕突现关键进展,与其说是军火交易,不如说是美国给中东棋局摆下的新棋子。一边是渴望五代机的沙特金权,一边是攥着“军事优势”不放的以色列,而操盘者华盛顿,正借着战机的翅膀,试图重新绑定这个失控的战场。
要知道,美国国会1968年确立的“定性军事优势”(QME)原则,该原则基于冷战期间美国针对苏联和华约国家制定的军事策略之一。美国长期致力于维持以色列的QME,并于2008年将其正式写入美国法律,成为美国对以军事援助的概念支柱。它要求美国政府维持以色列“击败来自任何国家、潜在国家联盟或非国家行为体的任何常规军事威胁,同时将损害和伤亡降至最低”的能力,美国必须确保其向中东其他国家提供的武器都不会损害以色列的QME。
但2025年风向明显变了。今年5月,美沙签署1420亿美元军售大单,涵盖防空、陆军现代化等五大领域,当时外界就猜测F-35会是“压轴戏”,如今传闻落地,更印证了美国对沙特军事支持的升级。
![]()
沙特军事升级的同时,也表明了以色列的“军事优势”不再是中东唯一优势。
准备一石二鸟?
这种政策转向的背后,是真金白银的利益驱动,也是美国为了更好掌控中东局面的一种平衡手段。
内塔尼亚胡政府近期的一系列操作,早已触碰到华盛顿的红线。10月以色列议会强行通过约旦河西岸主权法案,无视美国副总统万斯的劝阻,逼得特朗普罕见放出“撤回全部支持”的狠话;在加沙停火谈判中,以方坚持“哈马斯不缴械就不撤军”的强硬立场,与美国急于“塑造外交政绩”的诉求背道而驰,导致美以官员在白宫连续两天会晤仍难达共识。更让华盛顿警惕的是,以色列在伊核问题上的激进姿态,要求伊朗“零浓缩”的主张,远超美国的谈判底线,几乎要将美国拖入与伊朗的直接冲突。
美国可以让以色列强大,但美国不想以色列强大到可以反客为主,不听话。现在的以色列,明显已经不是美国轻易能掌控的了。内塔尼亚胡政府不仅拒绝美国主导的战后治理方案,还试图联合地区势力绕过美国协调立场,这种“自主性过剩”让华盛顿意识到:单纯靠军援绑定以色列的时代已经过去,必须引入新的制衡力量。
![]()
向沙特出售F-35,正是这种制衡思维的体现。即便美国承诺“对沙特战机性能进行限制”,但48架五代机构成的空中力量,足以让以色列的36架F-35机群失去绝对优势。换句话说,以色列以后的军事行动,还得看美国脸色。
这种战略牵制,就是华盛顿想要的效果。用沙特的军力增长,倒逼以色列回归美国主导的轨道。
过去美国靠军援以色列控制中东,但随着以色列自主性增强,这种“单极支撑”已现裂痕;如今通过“扶沙制以”,美国在中东形成“双支点制衡”。以色列牵制伊朗,沙特制衡以色列,而美国则坐在天平中央,通过武器供应、情报共享、外交协调掌控全局。
说在最后
美国算盘打的再响,失控的风险也还在。中东的地缘博弈,从来不是简单的“零和游戏”,美国强行植入的“制衡体系”,可能引发更不可控的连锁反应。
以色列的反弹力度不容忽视,沙特内部的不确定性同样棘手,更致命的是,武器扩散可能点燃地区战火。
11月18日的白宫会晤日益临近,48架 F-35的命运将在特朗普与穆罕默德的握手间初现分晓。这笔军售或许能让美国暂时掌控中东的天平,但历史早已证明,试图用武器操纵他国的博弈,最终往往会被武器反噬。毕竟在中东的棋盘上,从来没有永恒的赢家,只有被野心裹挟的棋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