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器天价压弯腰,国产白菜惠万家
![]()
说起核磁共振,过去贵得离谱,普通人想想就头大。进口的那些机器,尤其是西门子、GE、飞利浦的货色,一台下来轻松三千万起步,医院买了搁那儿,维护起来还得年年砸钱。想想看,液氦冷却一出问题,补一回就得几十万,搁谁身上都得肉疼。
更别提维修了,外方专家飞过来,围着机器转悠半天,账单一开上百万,技术还捂得死死的,不让本地人多看一眼。这不光是钱的事,还卡着脖子,让高端诊断成少数大医院的专利,小地方的患者想查个脑部或脊柱问题,得大老远跑城里,花销一算账就得咬牙。
![]()
中国医疗市场这么大,MRI保有量到2024年也就一万出头,1.5T的低端机型占主流,但高端3.0T以上的份额,进口品牌稳稳把着八成以上。联影医疗这些年憋着劲儿干,从2010年代初就开始啃硬骨头,超导磁体、射频线圈这些核心部件,全靠自己琢磨。
结果呢,2021年uMR Jupiter 5.0T这台全球首款全身超高场强机子问世,成像速度快、分辨率高,临床试验一上马,复旦中山医院就跟联影合作,验证数据亮眼。价格一公布,293万!对标进口的3000万,这差距搁哪儿说理儿去?直接把天价打成白菜价,医院一看预算,眼睛都直了。
![]()
这事不是空穴来风,国产化率在推着往前走。2024年整体MRI国产率35.1%,1.5T机子国产占了53%以上,3.0T及以上虽还只有17.1%,但联影一家就咬着第四的位置。政策也帮了大忙,集采一压价,进口的那些老大哥们开始慌神。
基层医院终于能喘口气,不用再为设备发愁,患者检查费从上千块降下来,普通人能多点机会早发现早治疗。这白菜价不是乱降的,背后是真金白银的研发投入,联影光超导磁体就攻克了从1.5T到5.0T的全谱系,75cm大孔径设计还让幽闭恐怖患者少遭罪。说白了,这一步步走来,就是从依赖进口到自力更生,医疗公平才有点盼头。
![]()
研发十年成正果,订单翻倍震业界
联影这十年,算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成果。uMR Jupiter从概念到量产,中间踩过多少坑,超导磁体稳定性和成本控制是最难啃的。2021年首台下线,临床一试,信号噪音比国际顶尖水平还高,扫描时间缩短20%,这数据搁国际会议上都得让人多看两眼。
2022年8月注册证到手,市场一开闸,订单直接翻倍,暴涨100%不是吹的。医院招标会上,联影的报价单一亮堂,采购主任们围着比对参数,进口的那些报价搁一边,国产直接中标率蹭蹭上涨。
![]()
到2023年,联影高端MRI出货量破千台,3.0T和5.0T机型齐头并进,市场反馈是成像质量稳,软件算法本土优化,AI辅助诊断一键搞定。订单暴涨的势头没停,2024年上半年,联影报告显示高端产品线收入同比增四成,医院更新设备时,25%直接选国产替换老进口机。
为什么这么火?价格低是硬道理,但更关键是可靠性,联影的售后响应快,本地团队24小时待命,不用等洋专家飞来飞去。基层医院尝到甜头,县一级配置5.0T的越来越多,过去高端诊断得转诊,现在本地解决,效率高了,患者少折腾。
![]()
这翻倍订单不是运气,背后是产业链拉动。联影上游供应商本土化,磁体线圈从进口转自产,成本压下来20%,质量还上台阶。2025年市场规模破百亿,MRI总值111.7亿,国产份额稳在35%,高端段联影咬着17.1%。
订单热销震动业界,西门子们开始降价促销,砸10亿搞本地化,但市场份额已丢了口子。联影不光卖机器,还推生态,AI算法库积累海量数据,精准诊疗场景下,肿瘤分期准确率高出10%。医院用着顺手,复购率高,订单链条越拉越长。
说到底,这十年正果来得实诚。联影从跟跑到并跑,784类医疗器械国产化中,MRI是突破口,30个卡脖子领域剩的不多。2025年一季度,MR设备市场从59.8亿缩到26.9亿是集采压的,但国产提速,高端替代加速。
联影的uMR系列,科研临床双轮驱动,亚太市场都开始出口,北美欧洲询单不断。订单翻倍的逻辑简单:好用、便宜、靠谱,谁不选?业界震动大,外资巨头急了眼,未来竞争得看本土创新力。医疗这行,技术说话,联影用事实堵了质疑嘴。
西方巨头急眼了,未来买家成谜团
![]()
外媒一看这势头,立马坐不住了。订单暴涨100%,国产白菜价一砸,标题就直戳痛点:天价设备卖给谁?BBC、路透那些媒体,文章里酸溜溜的,先质疑技术来源,说什么“抄袭风险”,后头又嚷“恶意低价倾销”。
搁谁听都觉得好笑,分辨率超他们,扫描快他们一拍,怎么抄?维修时还防着不让看,偷哪儿去?西门子砸10亿紧急示好,降价捆绑服务,但市场份额已滑坡,2025年外资还占65%,可高端段丢了20%给国产。
这急眼不是空穴,联影uMR Jupiter一出,全球首款5.0T大孔径,临床数据亮瞎眼,肿瘤成像细节捕捉细腻,患者舒适度高。外媒报道时,数据摆那儿,硬辩不过,转而炒“竞争不公”。
![]()
但事实是,中国MRI国产化稳扎稳打,2025年3.0T核心部件100%自给,9.4T动物机都搞定。市场买家变了,大医院高端选进口稳定,但基层全奔国产,更新周期从十年缩八年,25%医院已换装。未来谁卖天价?中小机构算不过账,政策推集采,进口价再降也追不上白菜节奏。
西方巨头反应快,GE推AIR Recon DL算法,西门子搞本地厂,但AI数据库他们有优势,中国靠海量临床数据追。联影不慌,2025年报告里,MI产品线全球引领,出口东南亚拉开序幕。
外媒谜团解不开,因为忽略了本土需求,患者要的是可及性,不是炫技。市场份额易主在即,国产从低端渗透到高端突围,70%器械替代率不是梦。急眼的背后,是格局重构,中国医疗科技站稳脚跟,惠及亿万老百姓,这买个谜题,早晚有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