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抖音山姆 账号 评论区,现在完全是大型 “抵制现场”——
“退卡!开除阿里高管,不然绝不续卡!”
谁愿意花钱让你卖给我徐福记,好丽友,卫龙,我自己不会买吗?
“刘鹏过了试用期,我的山姆会员期就到了”
“好好的山姆别搞阿里那套,实拍图换渲染图谁懂啊!”
短短几个小时,视频下面全是 “抵制阿里系高管” 的留言,微博、小红书上的吐槽更是刷屏。这哪是普通的人事变动争议,分明是消费者对 “品牌变味” 的集体恐慌。
![]()
![]()
![]()
一场人事变动,为啥炸了山姆圈?
事情很简单:10 月 27 日,阿里巴巴前高管刘鹏官宣加入沃尔玛中国,成了山姆会员店的新总裁。
按说商业圈高管流动稀松平常,但山姆用户的反应堪称 “应激式抵制”。没人纠结刘鹏在虾米音乐、天猫国际的过往战绩,大家盯着的只有三个字:“阿里系”。
网友的吐槽里藏着最真实的顾虑:
“以后山姆的保洁阿姨是不是都要写周报?”
“会不会搞满屏弹窗广告、砍价助力?”
“现在商品图都从实拍换成浮夸渲染图了,下一步是不是要搞‘大数据杀熟’?”
这些玩笑话,戳中了核心矛盾:大家不是讨厌刘鹏这个人,是怕 “阿里味” 把山姆的 “老味道” 冲没了。
![]()
“阿里味” 为啥成了 “劝退标签”?
在互联网语境里,“阿里味” 早就不是单纯的企业文化,而是被贴上了一堆负面标签:形式主义、数据至上、流量导向、体验缩水。
网友怕的不是企业管理升级,是怕山姆从 “踏实做事的零售商”,变成 “玩套路的互联网公司”。
要知道,山姆能圈住这么多中产会员,靠的从来不是折扣多狠、营销多花,而是一种 “不用费心的确定性”:
商品实拍图丑但真实,拿到手不会货不对板;
会员制没有隐形消费,不用凑满减、不用拉人头;
品质稳定不踩雷,哪怕贵点也愿意为 “省心” 买单。
而这些,恰恰是很多互联网化品牌丢掉的东西:瑞幸从 “咖啡品质” 转向 “营销内卷”,小红书从 “真实分享” 变成 “广告堆砌”,网易云音乐从 “文艺社区” 变成 “流量战场”。用户被 “套路” 怕了,自然对 “阿里系入驻” 产生本能警惕 —— 这不是偏见,是过往经历攒下的 “防坑直觉”。
![]()
中产的焦虑:我们只是想要一份 “消费安全感”
山姆的用户里,很多是奔着 “稳定感” 买单的中产。办一张年费会员卡,本质上是买了一份 “不用比价、不用辨真伪、不用防套路” 的生活便利。
他们怕的不是高管是谁,是怕山姆变了味:
怕从 “服务会员” 变成 “收割流量”,满屏都是弹窗广告;
怕从 “品质优先” 变成 “数据优先”,为了 KPI 牺牲商品质量;
怕从 “透明定价” 变成 “套路营销”,满减、优惠券、砍价让人眼花缭乱。
这场 “退卡潮”,其实是一次集体的 “信任保卫战”。用户用最直接的方式喊话山姆:“我们要的不是互联网化的花活,是你一直以来的踏实。”
![]()
我的观点:品牌要守的,是 “不被流量裹挟” 的底线
其实网友的抵制,从来不是反对品牌进步,而是反对 “为了迎合流量,丢掉自己的根”。
互联网公司的运营逻辑,本质是 “流量最大化、转化最高化”;但山姆的核心竞争力,是 “体验确定性、品质稳定性”。这两种逻辑未必冲突,但一旦摆错了优先级,就容易变味。
比如实拍图换渲染图,看似是 “优化视觉体验”,实则丢掉了山姆 “真实” 的标签;比如搞层层汇报、KPI 考核,看似是 “规范管理”,但过度形式主义只会让一线服务变形。
山姆真正该警惕的,不是网友的退卡威胁,而是 “信任稀释” 的风险。在今天这个时代,能让消费者年年续卡的,从来不是折扣有多低、营销有多炫,而是那份 “你还是你” 的确定性。
✍️最后想说:
网友喊 “退卡”,本质上是一种 “反向期待”—— 他们不是真的想离开,而是怕失去一个值得信任的品牌。
对山姆而言,新高管的到来或许能带来新的增长思路,但最该守住的,是山姆之所以是山姆的 “文化底线”:不玩套路、不搞虚的,把品质和会员体验放在第一位。
毕竟,流量能带来一时的热度,却换不来长久的忠诚。而那份让中产愿意买单的 “踏实感”,才是山姆最值钱的护城河。
你怎么看这次山姆的 “高管风波”?评论区聊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