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十年PBL:一个教育理想主义者的自救

0
分享至



图源:《同我的丈夫结婚吧》

她曾在十年间反复面对困境:股东退资、市场崩塌、个人失落。那些外界看似不可逾越的波澜,对她来说,只是日常。作为一位教育者,她的故事并没有明显的高潮与落幕,而是一场漫长的持续,关于教育、信念与生活的多重博弈。她并不相信那些炫目的成功故事,教育本身更像是一场没有结束的实验。或许,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那些看得见的成绩,而是那些被遗忘的、平凡的瞬间。

在这个快速变动的时代,总有一些人坚持走在边缘。他们不迎合潮流,也不寻求成效的捷径。他们的选择,可能是孤独的,但也许正是从这些人坚守中,我们能看到真正的教育、真正的信念。他们被称为“少数派”。



地狱级年份

夜深的直播间,她坐在一盏孤灯下,嗓音沙哑。

那是一个为期十二小时的公开课,间隙里只有几分钟的水声和咳嗽声。屏幕另一端的观众已经换了好几拨,她仍在讲,像是在用语言挽留某种秩序。

那是2024年,她创业的第十年,也是她反复形容为“地狱级”的一年。

“我从来没想过会走到今天。”郦小安说,“十年前只是想解决我女儿的教育问题,没觉得要做一辈子。去年股东退资,我突然负债一百万。只能想办法变现,于是挑战十二小时直播,把公开课转化成私教学员,后来才有了ToB业务。女儿成功上岸中央美院,丈夫却在三个月内罹癌离世。”

在她的叙述里,创业和生活的崩塌没有界限。

她说那几个月里常常是边直播边哭,哭完又继续讲课。教育成了一种维持日常呼吸的方式。




2021年至今,是创新教育最艰难的时段。政策转向、资本退潮、消费萎缩,小微机构成片倒下。对多数创业者而言,那几年像是被反复碾压的回声:补课转型、校区关停、教师流散,理念被迫贬值成一场漫长的自救。

郦小安没有退出,她的公司“布来牛PBL”从浙江金华起家,只剩一个工作室。她说:“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PBL,不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再遇见下一个问题。”

这句话听起来像信念,也像一种宿命。

有一次我问她,如果用时间线标出这十年的情绪峰谷,哪一年最痛?她想了很久,说:“从2021到现在,都算。不是简单的加法或者减法,而是多个小周期的叠加。微妙又复杂。”

她用“地狱级”来形容,是因为那种复杂不是指某一个灾难,而是一连串的错位叠加:疫情、退资、疾病、市场崩塌、城市迁移。她学会了在塌陷的世界里,继续教学。

我看着她那双总是带着微笑的眼睛,想起她说过的一句话:“我只是没有彻底崩溃罢了。”那句话像一个反向的誓言,也像一个教育者对自己的自救告白。

一个母亲的教育问题

2015年,郦小安辞去了电视台的编导工作。

她在那之前做了近十年节目策划,熟悉镜头、节奏与情绪操控,也习惯了短平快的表达方式。她说:“那时候常被领导要求改稿,被训练成一个调动观众情绪的职业选手。”

她的女儿在上小学,读书认真,却越来越焦虑。她陪着孩子读书的过程,也重新读了一遍自己的人生。“我不想让她变成一个被教育体系挤压得越来越浅薄的人。”

那年夏天,她在金华创办了一个叫UIEQ书友会的小型项目,做人文通识的精读课,陪孩子一起阅读经典。

她的创业起点并不带有宏大的理想,只是一个母亲的直觉。 “为了让孩子阅读,也为了让我自己不被钝化。”

两年后,她带着合伙人小茜去北京参加“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LIFE教育创新论坛。那次会议成了她命运的分水岭。“会场上我们第一次知道了HTH学校,也第一次接触到PBL项目式学习。”

她记得分享者展示了一张图片:一个幼儿园孩子画的六只蝴蝶,从第一张潦草到最后一张,线条柔顺、形态清晰。“我被震到了,”她说,“那一刻我意识到,教育的目的不是塑造完美的蝴蝶,而是让孩子有画到第六只的勇气。”那一年,她决定把阅读课堂延伸为“项目课堂”。




她开始带孩子拍纪录片,让他们去街头采访、自己剪片。那是她熟悉的领域,也是她从导演转向教育者的关键一步。

“做纪录片是绝妙的学习方法,”她说,“孩子要协作、要管理时间、要和各种职业的人打交道。那个过程,比做出一部好片子更重要。”她在金华搭起了第一个教学场地,墙上贴着学生的海报、手稿与故事梗概。

家长偶尔探头进来,看到一群孩子讨论主题、争论画面构图,常常会问:“这算学习吗?”“算啊,”她笑了笑,“学习就是他们彼此说服的过程。”

从那时起,“布来牛”这个名字开始出现,寓意是“笨拙但有力的牛”。慢,却能一直往前。她说:“教育不一定要快,它要的是方向。”

那是一个单纯、热烈、带着盲目乐观的时代。教育创业者们在各自的小城市点起火种,谈理想、讲创新,互相鼓励。没人想到,那些“非主流的学校实验”有一天会成为被大潮冲散的边缘回声。

爆发与坠落

2019年秋天,布来牛在杭州开出第一家校区。

那是教育创业者最热的年代,创新教育的口号层出不穷。她和团队走了两三个区,没有做足调研,就选了西湖区古墩路,传统教培的黄金地段。

“一楼门面加二楼教室,成本其实很高。”她说,“但那时候觉得,只要内容好,就不怕没人来。”

开业不久,她就听到家长的质疑。“你们做PBL项目式学习,居然画册里连一个老外都没有。”言外之意,是质问这家机构凭什么谈国际视野、创新教育。

她笑着回忆那一幕。那种轻微的屈辱,像一粒沙,嵌在了记忆里。“确实,我们没有海归,没有985、211,也没有专家教授。整个团队里,没有一个人是专业教育出身。”

她顿了顿,“但我们真的是在做教育。”

没多久,疫情来了。校区的灯熄了几个月,房租仍要交。她回忆那段日子:“我们在金华有两个校区,在杭州有一个。三个校区加起来,光房租就压得人喘不过气。再加上人工,太疲惫。”

那时候的她,常常在夜里整理账目。那些数字没有任何情绪,却足以让人失眠。团队里有人走了,投资人开始犹豫。她说:“我们败给了这种大环境,这种焦虑的教育风潮。”

同样的课程,同一个老师,在金华和杭州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课堂气氛。金华的孩子不自信,却能沉浸在项目里;杭州的孩子很焦躁,上课时频频看表:“老师,我下一个课几点要开始?”她在两个城市间奔波,像是在观察两种不同的童年生态。

“我那时开始明白,PBL的敌人不是考试,而是时间。那种被压缩得没有空隙的时间。”

2023年夏天,她决定关校。那时已经负债百万,股东退资,丈夫又罹患癌症。三个月后,他去世。她说那一年像一场塌陷的梦。

秋天,她退掉了房子,只留下一个工作室。“我们在暑假时就决定,秋季结束就关校。那时收学费只收了原来的三分之二,退费压力不大。能保住人,就已经很好了。”

我问她,那之后最难的是什么?她说:“最难的是人才。钱可以想办法,招生也能调整,但人,懂教育的人,是最难的。”

她仍记得第一次还债时的感受。那笔钱分五年还完,每年二十万。她把那笔支出称作“尊严账”。“那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我自己。哪怕最后什么都没有了,也要让人知道,我们是靠自己活下来的。”

野草的生命力

在关校的那个秋天,郦小安开始学会“慢慢活”。

她不再去追求规模,不再幻想市场。那段时间,她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不是失败,是进入了第四个阶段。”




从那时起,布来牛的方向逐渐转向ToB项目与师训。她开设PBL课程培训营,重新连接那些在系统内外徘徊的教育者。“很多体制内的老师,教学任务已经很重,还自己掏钱来上课。他们回到学校未必能施展,但还是愿意学,大概率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她说。

她在屏幕前看见那一张张疲惫却发光的面孔:公立学校的中年教师、私校的年轻老师、三四线城市愿意了解新型学习方式的家长。

“私立学校和个体老师里,英语老师来的最多。体制内老师的热情最让我感动,他们是真想改变些什么。”那段时间,她也在师训营里寻找新的合伙人。

“我们已经不再做招聘,只找能一起走的人。”布来牛的团队从十八人缩到五人,学生从一百八十人减到几十个。 她像一株野草,在土层更深的地方扎根。

“我们真的很草根。十年磨一剑,全靠市场活下来。”有同行来参观,起初都眼睛发亮。孩子在做项目,讨论激烈,作品摆在墙上。但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大多撤了。“他们会说,这太难复制,也太难赚钱。”

她笑了笑:“能快速复制的一定是标准化的,但人的教育偏偏没法标准化。”这十年,她看着一批又一批同行进进出出。有人转行,有人去做“白名单”项目,也有人重新进入体制。“后来留下来的,反而是最懂我们的人。”她说,“他们没退,反而更靠近了。”

那是一种缓慢的重组:教育机构、家庭、教师之间,以一种碎片化的方式重新连接。

她依然记得理想状态的样子:校长能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也认识每个家长。“这在别人看来不值一提,但对我们来说,这是最理想的教育。”

我问她:“你觉得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她说:“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培养,源头是教师的培养。钱当然重要,但不靠拉投资能活下来的教育,才是真的教育。”说这句话时,她语气平静,像是在陈述一件被反复验证的事实。

在那些被称为“非主流”的角落里,她仍然每天开课、写方案、录课、还债。“别人以为我坚强,其实我只是还没崩溃。”她的语气温柔,却像一根埋在地底的筋,被压了很深,却还在生长。

非主流者的信念

郦小安并不避讳“非主流”这个词。

她笑着说:“如果规模是一种划分标准,那我们一点也不主流。”

她的语气没有自嘲,反而带着一种笃定的平静。在她看来,教育里真正的危险并不是失败,而是形式主义的胜利。

“很多时候,教育变成了配合演出。”她说,“我们曾经连续两年去一个中学做新生入学的PBL营,孩子们太喜欢了。可再过几个月,他们就回到了原来的学习状态。等我再见到他们时,他们对身边的人和事都不关心了。没兴趣,无感。他们觉得那次入学营像个幻梦。”她停顿了一下,说得极慢:“那种幻梦,对孩子其实是残忍的。”

布来牛的团队后来减少了与体制内机构的合作。对方希望她们以“公益价”提供课程,却又要求按演出流程呈现:照相、录像、领导讲话。“那种形式,其实是在伤害团队,也伤害孩子。”




她深知自己走的路径很难复制。“做PBL教学不是靠拉投资能解决的。它太依赖人。”她说,“教育是对话,不是表演。”

有一回,我问她怎么看待当下流行的“教育短视频化”“AI通识课”,那些被算法推高的新趋势。她笑着摇头:“我们越来越容易被拍成《楚门的世界》里的孩子。镜头一举起来,他们就会表演,知道要么是给家长看,要么是做宣传。真正的学习是要放下被记录的执念。”

“我不希望孩子活成一个镜像。”她说这话时,声音很轻。

在她的课堂里,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表演性的成果展示”。学生的作品可以粗糙、未完成,但必须是他们自己思考出来的。

“我不教孩子成功,”她说,“我教他们承受不确定。”这一句话,像她整个教育理念的缩影。

对外界来说,这种坚持显得不合时宜,慢、反市场,也不讨巧。但她从未想过改变节奏。“教育不该是标准化生产,”她说,“它是人与人的连接。”

在那个追逐效率、强调“闭环”的时代,她的机构显得近乎古典。所有的奋力挣扎仿佛只是在试图回答一个问题:如何让教育重新变得真实。

沉淀与重启

“如果把过去十年分阶段看,”她说,“我们现在进入第四阶段了。”她的语气不带起伏,像在讲一条地质层的演变史。

“第一个阶段,我们满世界去找‘好的教育’,以为找到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第二个阶段,我们被簇拥着,占领市场、扩大团队,希望能影响更多的学生和家庭;第三个阶段,在浪潮里学游泳,只想体面地活下来;第四个阶段,是一杯浑浊的水,泥沙开始慢慢沉淀。”

她把这叫做“沉淀的阶段”。“教育不是被消灭了,而是回到人身上。”她的工作室更像一间修行所:几张桌子、几位老师、几组学生。他们在有限的空间里做项目、做师训、做课程IP的打磨。她说:“我希望通过PBL这把屠龙刀,练习在真实的市场里成为一个成熟的创业者。”

我问她,“成熟”意味着什么?她想了几秒钟,说:“不再恐惧钱,也不依赖钱。”

她说,在教育行业里,界线已经分明,“一边是擅长搞钱的人,拿教育当幌子;另一边是又穷又坚持的人。”她笑着补了一句:“我属于后者。”

她不愤怒。她只是选择和“少数派”站在一起。“我想和这些人一起,重新认识自己跟钱的关系,重新认识教育和人的关系。”

在她看来,教育不是一门生意,也不再是一种口号。它是一个人重新与世界对话的过程,从孩子到家长,从教师到创业者。“教育的价值,不在结果,而在过程中发生的连接。”她说。“哪怕只有几个人在做,也足够了。”

我看着她那天的神情,灯光斜照在她的脸上,平静又疲惫。



她说:“创新教育可能才刚刚开始。”她的语气轻得几乎听不见。但那一刻,我确信她说的“开始”,不是行业的重起,而是她自己。

余烬中的微光

秋天的金华,天黑得很早。

她的工作室在城郊一栋老楼里,门口摆着一盆生得很慢的绿萝。窗外是低矮的屋檐,风一吹就有灰尘落进来。

“有时候我想,我们就是野草。”她笑着说。

那天正好有师训课。几位体制内老师围坐一圈,桌上摊着便签和画笔。有人在写“学生的力量”,有人写“信任”,也有人写“错误”。她在一旁看着,不打断。

课后,她一个人留在教室里收拾材料。白板上还留着那句课前写的提示语:“教育的目的,是让人成为他自己。”她看了很久,然后拿抹布轻轻擦掉。

“我怕别人觉得我们太理想主义,”她说,“其实我只是希望,孩子能活得更像一个真人。”她的语气轻得像自言自语。这些年,她见过太多崩塌与撤退。同行退出,校区关门,朋友转行,投资人失联。她也曾无数次想过放弃。“但后来发现,教育让我还和这个世界有连接。”

她仍然会在深夜直播课,也仍然会被催款。她说:“现在的我不再焦虑,反而觉得踏实。因为我知道自己在做的事,是真实的。”

她的工作室墙上贴着学生做的手绘,一角写着一行字: “PBL不是课程,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那行字是她学生写的。她说:“我觉得他们懂了。”

有时,她会想起丈夫,那个没能看到如今模样的人。“他一直支持我做教育。”她停顿了一下,“现在我觉得,他应该会理解的。”

夜色渐深,街道上亮起零星的灯。她走出教室,轻轻锁门。那盏走廊的感应灯亮了一下,又灭了。“教育从来不是光明的行业,”她说,“但总有人在黑暗里点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表面上是有钱人,实际全是伪豪门,求求这5个男人别再装了

表面上是有钱人,实际全是伪豪门,求求这5个男人别再装了

查尔菲的笔记
2025-10-22 00:22:04
山姆新产品图被吐槽像电商牛皮癣广告,前天猫高管成新总裁后会员气得投诉「一股阿里味」?

山姆新产品图被吐槽像电商牛皮癣广告,前天猫高管成新总裁后会员气得投诉「一股阿里味」?

Vista氢商业
2025-11-04 14:36:18
英超代表观战U15联赛后评价:中国球员纪律性强;教练需把决策权交给球员

英超代表观战U15联赛后评价:中国球员纪律性强;教练需把决策权交给球员

懂球帝
2025-11-06 12:41:12
大反转?穆里尼奥或执教狼队!法国传奇力挺:他能救保级队

大反转?穆里尼奥或执教狼队!法国传奇力挺:他能救保级队

澜归序
2025-11-06 12:38:13
美防长刚和中国谈完就搞小动作!拉拢印度越南组建反华包围圈

美防长刚和中国谈完就搞小动作!拉拢印度越南组建反华包围圈

墨羽怪谈
2025-11-05 22:06:03
河南穷小伙娶大10岁上海富婆,富婆患癌后剃了光头,他却不离不弃

河南穷小伙娶大10岁上海富婆,富婆患癌后剃了光头,他却不离不弃

阿芒娱乐说
2025-10-27 01:50:10
演都不演了!王传君获封影帝不到24小时,令人恶心的一幕就发生了

演都不演了!王传君获封影帝不到24小时,令人恶心的一幕就发生了

丁丁鲤史纪
2025-11-06 15:09:58
金字塔仓位法则:用50%的资金买入,当价格上涨10%,再加30%仓!

金字塔仓位法则:用50%的资金买入,当价格上涨10%,再加30%仓!

一方聊市
2025-11-05 13:25:38
来的真快,安世第二波报复开始,荷兰切断供应链,中方以1挑27国

来的真快,安世第二波报复开始,荷兰切断供应链,中方以1挑27国

生活新鲜市
2025-11-06 02:28:48
睡完首富睡总统:从厂妹到顶级名媛,靠男人捞到268亿,她凭啥?

睡完首富睡总统:从厂妹到顶级名媛,靠男人捞到268亿,她凭啥?

访史
2025-10-25 20:01:18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孙镇平调任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孙镇平调任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

澎湃新闻
2025-11-05 16:08:27
华为Mate70Air真机上手,把我彻底征服了!

华为Mate70Air真机上手,把我彻底征服了!

3C毒物
2025-11-06 00:07:33
汽车年检的寒冬要来了?有检测公司一天都接不了几单,越来越卷了

汽车年检的寒冬要来了?有检测公司一天都接不了几单,越来越卷了

星河也灿烂
2025-11-06 10:27:51
夏朝到底存不存在?上个世纪,胡适提出了一条简单的验证办法

夏朝到底存不存在?上个世纪,胡适提出了一条简单的验证办法

小豫讲故事
2025-10-29 06:00:06
六年豪门梦碎,郭碧婷清空社交重新开始,向佐500万债务曝光!

六年豪门梦碎,郭碧婷清空社交重新开始,向佐500万债务曝光!

张麻子讲电影
2025-09-30 19:19:21
白百何还原争奖真相,指责导演带头搞孤立,网友要求给王传君道歉

白百何还原争奖真相,指责导演带头搞孤立,网友要求给王传君道歉

萌神木木
2025-11-06 20:00:35
4分惜败!鞠维松束手无策,李祥波22+8尽力了,王岚钦错失关键3分

4分惜败!鞠维松束手无策,李祥波22+8尽力了,王岚钦错失关键3分

萌兰聊个球
2025-11-06 21:46:42
CCTV5直播!王楚钦男单、男团大战樊振东!王曼昱遭遇陈梦!全运会签表出炉!

CCTV5直播!王楚钦男单、男团大战樊振东!王曼昱遭遇陈梦!全运会签表出炉!

好乒乓
2025-11-06 12:56:13
哈登情绪失控!因伦纳德“阴阳合同”怒砸更衣室,或交易回火箭

哈登情绪失控!因伦纳德“阴阳合同”怒砸更衣室,或交易回火箭

体坛黑馬
2025-11-04 18:23:05
刁难周迅,对马伊琍放狠话,9次试管失败,59岁的她凭什么那么火

刁难周迅,对马伊琍放狠话,9次试管失败,59岁的她凭什么那么火

人间颂
2025-11-05 12:08:04
2025-11-07 00:56:49
芥末堆看教育 incentive-icons
芥末堆看教育
面向教育行业的专业新媒体
28178文章数 7819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有报道称特朗普要求中方释放黎智英 外交部回应

头条要闻

有报道称特朗普要求中方释放黎智英 外交部回应

体育要闻

送走两位全明星,公牛成了东部第一

娱乐要闻

“黑料缠身”的白百何 谁给她的勇气?

财经要闻

南银法巴加速发展背后:资金饥渴症待解

科技要闻

小鹏机器人里藏真人?何小鹏发一镜到底视频

汽车要闻

是我眼花了么?怎么大猩猩都来参加新车发布了?

态度原创

本地
时尚
教育
数码
公开课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大衣别这么穿,显黑又显胖!

教育要闻

英国就业寒冬来了!

数码要闻

苹果Apple TV全新开场动画幕后:相机结合玻璃Logo实拍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