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兰这次是真的把咱中国惹毛了。11月4日,中国商务部罕见地用上了“100%担责”这种极具分量的表述,明确把安世半导体供应链的全球动荡责任全数甩给荷兰。
这个信号已经非常直白了,咱中国的忍耐已经到头,如果荷兰还不知进退,后果自己兜着。
![]()
很多人以为,半导体只关乎高科技,其实安世半导体这种基础器件公司,影响力远远超出想象。
现在,东莞工厂承担了安世全球70%的封测产能,一旦晶圆断供,全球的车厂、电子厂、自动化企业都要跟着心跳加速。
安世每年出货超过1100亿颗元器件,覆盖全球2.5万家客户,其中汽车相关企业占比超过60%。这是真实影响了无数人的产业链条。
![]()
断供事件刚一发生,德国车企连夜开会,美国汽车企业高管直接放话:现有库存撑不过三周。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美国汽车创新联盟都跳出来表态,要求尽快恢复供应。
如果供应链持续中断,全球汽车厂几乎都要面临零部件短缺停产的风险。巴克莱等国际投行也第一时间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欧洲车企股价应声波动,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这场风波的导火索很清楚。9月30日,荷兰政府突然援引一项极少用到的《商品供应法》,冻结了安世半导体旗下30多家实体的资产和知识产权。
不到一周,荷兰企业法庭就把闻泰科技的控股权移交给了第三方管理,只给中方象征性地留了1股。可以说,荷兰这一连串操作,速度之快、力度之大,远超外界预期。
到了10月26日,安世(荷兰)直接宣布切断对安世(中国)的晶圆供应,这不是企业纠纷的小摩擦,而是动了半导体产业链命脉。
这三步措施看似是配合美国的新一轮出口管制,其实暴露出荷兰在中美博弈中的尴尬处境:既想讨好美国,又怕自家经济受伤,但最后真出事,苦果只能自己吞。
![]()
其实,咱中国的处理方式一直是有理有据、进退有度。
11月1日,商务部宣布对符合条件的半导体出口豁免,充分显示了大国担当。这招不但安抚了欧洲企业的焦虑,也把荷兰推到了道义和现实的双重压力下。
德国采埃孚、欧摩威等零部件厂商立刻提交豁免申请,欧盟贸易专员也很快表态“乐见进展”。
咱中国没有关死大门,反而以开放和稳定的姿态,稳住了全球供应链。荷兰本想通过行政手段卡住咱中国的脖子,结果发现自己被夹在了夹缝中,欧洲产业链和荷兰政府的分歧越来越明显。
![]()
而到了11月4日,中国商务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把荷兰的责任定得死死的,明确说“全部责任都在荷兰”,这种强硬表态在以往国际经贸纷争里并不多见。
荷兰政府要是还不悔改,咱中国手里有的是牌可以打。不单单是对安世半导体的问题,ASML对华出口、荷兰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也可能随时被纳入对等反制的选项。
根据对等原则,咱中国甚至可以直接接管飞利浦和壳牌,这两个也是荷兰的公司。
![]()
这就是所谓的责任红线,踩线者要为后果买单。如果荷兰还是一意孤行,咱中国不会再容忍,这就是大国该有的姿态。
荷兰这波动作,表面上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实质上是受美国政策的影响,顺带着迎合了欧美一贯对华技术防范的思路。
但别忘了,安世半导体被中资收购后,6年里一直合规经营、创造就业,荷兰自家的光刻机企业ASML有30%销售额来自中国市场。一边想在全球分工中吃红利,一边又想卡别人脖子,结果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欧洲的制造业、尤其是汽车产业,早就和中国市场深度融合。咱中国的半导体消费能力和产业链配套水平,已经决定了哪怕是全球最强的设备厂商,也离不开中国市场。
荷兰这次的断供操作,不仅没能实现所谓“卡脖子”目标,反而让欧洲制造业集体遭殃。
![]()
其实,不光是咱中国和荷兰在博弈,全球产业资本也在用实际行动表明态度。安世事件发生后,欧洲车企的采购部门高管纷纷到中国协商,巴克莱等投行分析报告指出,中方豁免政策及时化解了大规模供应链中断的风险。
跨国企业也已经开始重新审视在荷兰的投资安全性。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资产放在一个强盗的手中。
![]()
现在,主动权其实已经转到荷兰手里。第一种可能,荷兰政府及时调整政策,恢复安世半导体的正常运营,咱中国也会继续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各方利益都能保全。这种局面下,欧洲产业链也能松口气。
第二种可能,荷兰继续硬碰硬。那结果很简单,咱中国会依法启动《反外国制裁法》,对荷兰的高科技出口、农产品市场准入等领域进行反制。
![]()
荷兰不仅会丢掉中国市场,还会失去作为全球供应链枢纽的信誉,欧洲制造业也会跟着吃苦头。
第三种可能,双方长期僵持。安世半导体的业务会被逐步转移到中国本土,荷兰的全球产业链中立地位将被削弱。欧洲企业为了降低风险,会加速和中国的供应链合作,荷兰的国际影响力会慢慢下滑。
回头看,这场争端和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制裁日本东芝事件颇有相似。
![]()
当年美国以技术外泄为由,把日本半导体产业打得元气大伤,结果也伤了自己。现在荷兰如果学着走老路,只会让自己重复他人的失误。
但今天的中国跟当年的日本不同,咱有全产业链优势,有巨大的国内市场,也有自给自足的能力。
咱中国已经不是被动挨打的角色,而是能主动反击、能守能攻的大国。荷兰如果还幻想用行政手段扭转市场规律,只会被现实打醒。
供应链的稳定,靠的是合作和信任,不是动不动就拉黑、断供。荷兰以为控制了安世的法律外壳就能掌控产业链命脉,却没意识到核心资产早已深度绑定中国市场。全球化的今天,单边行动只会引发更大的震荡。
现在悬念就在于荷兰的选择:是及时回头,还是继续固执?对咱中国来说,安世事件再次证明,只有把核心技术和产业链牢牢抓在自己手里,才能在国际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
![]()
芯片没有国籍,但产业链有归属,咱中国的底气就是来自产业基础和市场规模。
从11月4日的“最后通牒”开始,咱中国已经把态度摆得很明白。不主动挑事,但也绝不会怕事。
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命运,已经和中国紧密相连。这场较量,考验的是各国的定力和智慧,更检验谁真正懂得产业规律。
荷兰如果真想在国际分工中继续获得收益,就得明白,合作远比对抗更有前途。咱中国用行动守住了底线,也展示了大国的风范。
产业链的未来,属于那些能守信用、讲规则、也懂分寸的合作伙伴。咱中国已经发出“最后通牒”,接下来,全球都在看荷兰的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