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两个半小时就能结束。”
这是医生术前向家属的承诺,也是家长最终同意手术的原因。
可结果是,孩子进了手术室整整9个小时才被推出,随后不到20分钟,生命体征开始不稳,医院随即展开抢救。抢救的过程,家属全程被蒙在鼓里。
![]()
11月17日,据媒体报道。宁波一位女子在网上发布视频称,自己5个月大的孩子,在当地妇女儿童医院术后死亡,死亡够,女子质疑该院医生术前判断有误。
据了解,手术当天等到晚10点多,医生宣布孩子死亡。但就在死亡时间前1个小时的记录里,还写着“生命体征平稳”,这前后矛盾的内容,让家长至今无法释怀。
![]()
孩子叫小洛熙,刚过五个月,是一名早产儿。医院在例行体检中发现她心房间隔有圆孔,医生建议立即手术,越早越好。
![]()
手术医生在术前沟通强调是微创手术,预计时间两个半小时。但最终手术持续超过7小时,孩子在手术室整整待了9小时。而在术中,女子质疑是出现失误,进行了二次手术,才会那么长的时间,而家属完全不知情。
![]()
等家属见到孩子时,她已经没了呼吸,嘴唇微微张开,脸上还挂着泪痕。父母当场崩溃,抱着孩子难以接受。
![]()
很多家长听到“心脏有孔”这几个字,第一反应是恐慌。但据专业医生解释,婴儿心房间隔圆孔未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生理现象。
而新生儿中大约每5人就有一人存在这一情况,大多在3岁前会自然闭合。只要孔径不超过5毫米,基本不影响心功能,也不需要额外处理。
换句话说,像小洛熙这样的情况,更多时候是观察为主,并不属于必须立刻手术的范畴。
![]()
而这一次,医生为何如此笃定手术越早越好,是否存在判断有误,也是家长质疑的地方。
事发后,网友们不无表示惋惜。同时,也有网友扒出了涉事医生陈某某的简历。
从简历来看,陈某某是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的主任医师。据医院官网介绍,他从业二十余年,擅长各类儿童心脏微创修复手术,履历颇为亮眼。
![]()
正因如此,家属才会毫无保留地信任他,甚至在术前签字时都没有太多犹豫。
但事实是,这并非陈某某第一次被指医疗失误。有网友翻出,今年6月也有患儿家属在该院宣传视频下留言,称“同一个医生,同样的手术,孩子没挺过来”。虽然具体情况未公开,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类似质疑。
![]()
医生不是万能的,手术也从来没有零风险。但一年内连续两起相似的悲剧,的确不能只用概率问题来解释过去。
另外,天眼查官方账号在评论区留言称,经过查询,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的涉事信息中,超90%的案件身份被被告,案由多位“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
目前,小洛熙妈妈已经实名举报主治医生陈某某。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表示高度重视,涉事医生陈某某已暂停接诊,配合调查。
同时,宁波市卫健委也已介入,称该事件“属于重大医疗纠纷”,目前正按《医疗纠纷处理条例》推进调查。一旦认定医生存在过错,将依法依规处理,承担相应责任。
![]()
据多方媒体求证,医院方面已与家属进行初步沟通。家属表示,目前最希望的是拿到完整的手术记录和术中监控,还原整整9小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起悲剧之所以引发全网关注,不只是因为一个才5个月大的孩子失去了生命,更在于家属在整个过程中,被反复蒙在鼓里。
![]()
从手术时间延长,到术中突发情况未及时通报,再到术后抢救和死亡时间存疑,所有环节都让人觉得,这不仅是一次失败的手术,更是一场沟通的失控、一种责任的缺席。
小洛熙的离开,是一场谁也不愿看到的悲剧。从小洛熙妈妈账号中可以看到,孩子在术前非常可爱,一家人都如获至宝。
![]()
或许医生的出发点是好的,也或许医院也未曾预料到这个结局。但对于一个刚来到这个世界5个月的孩子来说,她承受了太多不该承受的东西。而对她的父母而言,这一生恐怕都无法原谅自己当初的选择。
医疗的尽头不是万无一失,但至少应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生命只有一次,家长的信任也只有一次。
希望这次调查,能给出一个清楚、交代得清的答案,不仅为一条幼小的生命,也为所有仍在医院门口徘徊的父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