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总以为爱孩子,就是替他把前方的路铺得又平又宽。
最好一根刺都没有,一粒石子都看不见。
后来才看明白,被父母铺好路的孩子,最后都走进了死胡同。
先说几个故事。
01
一个远房亲戚老李,在我们那一片是出了名的“能人”。
他儿子从上哪个幼儿园,到大学选什么专业,再到毕业进哪个单位,全是他一手安排的。甚至连儿子相亲的对象,都是他托老战友介绍的,门当户对。
他总跟人说,我这辈子吃过的盐,比他吃过的饭都多,听我的,没错。
儿子呢?三十多岁的人,活得像个实习生。工作上,没他爸点头,一个文件都不敢签。生活上,老婆说往东,他妈说往西,他就在中间站着,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
他的人生是一场被精心导演的木偶戏。他自己,是那个最听话也最没灵魂的木偶。
![]()
02
再说一个女孩。
从小喜欢画画,有天赋。高中毕业,想考美术学院。
她爸妈没说反对。他们说,我们支持你的梦想。但是,你得先考个会计证。画画这东西,当个爱好就行了,不稳定。你先把安身立命的本事学到手,妈就放心了。
这话听着,是不是特别耳熟?特别“有道理”?
女孩妥协了。她白天在学校念枯燥的会计学,晚上回到家,累得连画笔都拿不起来。
那个曾经能让她眼睛里发光的梦想,一点一点地,被那些“为你好”的道理,给磨灭了。
她最后成了一个不好不坏的会计。只是偶尔在夜里,会梦到自己在一张巨大的画布前号啕大哭。
![]()
03
还有一种父母。
孩子说,我想去创业。他们说,好啊好啊,我们支持你!然后,一天八个电话。
“公司注册好了吗?”“产品原型出来了吗?”“你那个合伙人靠不靠谱啊?”“哎呀,我昨天看新闻,说现在创业失败率99%,你可得小心啊……”
他们把自己的焦虑、恐惧、不安全感,全都放在孩子身上。他们嘴上说着“大胆去闯”,心里却恨不得给拴上一万根绳子。
![]()
04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很多父母,压根就没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
在他们眼里,孩子是自己下半辈子最重要的“项目”,自己人生的“作品续集”。这个项目必须成功,不能失败。
孩子想走的路,在他们看来,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这会威胁到他们这个“项目”的成功率。
所谓的“支持”,本质上是一种“风险管控”。
![]()
05
胡适先生,当年在美国留学。
他本来学的是农科,想“科学救国”。后来发现自己根本不是那块料,越学越痛苦。他想转去学自己根本不知道有什么“用”,但特别喜欢的哲学。
他忐忑不安地给母亲写信,说自己这个“不孝子”,可能要辜负她的期望了。
他母亲不识字,让别人代笔。信里就一句话的大意:你想学什么,就去学什么。学成了,是你的福气。学不成,也没什么。
在那个年代,一个寡母能说出这样的话,这是多大的智慧和格局。
她给了儿子选择的权利和失败的底气。
她相信她的儿子。
正是这份相信,成就了后来那个开一代风气的大师胡适。
![]()
06
我认识一个朋友。
大学毕业非要去搞什么乐队,穷得叮当响。最惨的时候,住在地下室,一天就吃一顿泡面。
他爸是个很传统的生意人,气得好几年没跟他联系。
有一年冬天他演出失败,口袋里只剩下几块钱,连回家的车票都买不起。他绝望了,想:要不就这样算了吧。
就在那天晚上,他爸突然出现在他那个破烂的地下室门口。
他爸从怀里掏出一个信封,塞给他,说:“这里面是五万块钱。你要是还想玩,就拿着去买把好点的琴。你要是不想玩了,就跟我回家。”
说完他爸转身就走了。
我朋友说,那一刻他觉得他爸给他的,不是五万块钱,是整个世界。
![]()
孩子的路,到底在哪?在那些他自己选择的、坑坑洼洼的小路上。
你的支持,不是要为他照亮前方的路,而是要让他心里有底:
就算走进了黑暗,摔得满身是泥,也知道身后,永远有一盏灯为他亮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