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电梯运行五年了,今年突然要换一个接触器,报价三千块!这笔钱我们完全没预料到!”业主大会上,财务委员刘姐拿着一张维修单,愁眉不展。她发现,大家在计算电梯总拥有成本时,往往只关注了电费和常规维保费,却忽略了这笔“意外”的配件更换费。
![]()
电梯
这笔钱就像一个“隐形刺客”,时不时就跳出来给预算一刀。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经验丰富的老物业经理孙工站了起来,平静地说:“配件更换费虽然不可预测,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为它预留一个‘准备金’。这笔钱,每年都应该有。”
配件更换,是电梯的“中年危机”
孙工先给大家解释了为什么配件会坏。“电梯和人一样,也会‘生老病死’。新装的电梯,所有部件都处在‘青壮年’,很少出问题。但运行了五到十年后,很多部件就开始进入‘中年期’,磨损和老化会让它们陆续‘罢工’。”
![]()
他举例说明:“比如,控制电梯门开关的接触器,就像一个频繁开关的开关,次数多了,触点就会磨损;再比如,轿厢里的风扇和照明,长时间工作也会烧坏;还有按钮、显示器这些,使用频率高,也容易损坏。”孙工告诉大家,配件更换是电梯生命周期中的必然现象,是它的“中年危机”,我们必须正视它,并为它存钱。
“全包维保”与“清包维保”,费用天差地别
“那这笔钱到底要多少呢?”刘姐追问。孙工拿出两份合同,对比着说:“这要看我们签的是哪种维保合同。”他指着第一份合同:“这是‘清包合同’,也就是我们只付给维保公司人工费,他们负责检查和维修,但所有换的零件都要我们自己另外买。
这种合同前期便宜,但后期的配件费就是无底洞,完全不可控。”他又指着第二份合同:“这是‘全包合同’,我们每年付一笔固定的费用,维保公司不仅负责人工,还包含了所有易损件的更换费用。这样,我们每年的支出就是固定的,把风险转移给了维保公司。”孙工强调,选择哪种合同,直接决定了我们是否需要单独预留配件费。
![]()
电梯
每年预留多少?一个简单的“行业经验法则”
“如果我们签的是‘清包’合同,那每年到底要预留多少钱才够呢?”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孙工给出了一个简单实用的“行业经验法则”。“大家记住一个数字:电梯设备总价的0.5%到1%。”他算给大家听:“比如,我们这部电梯当初设备价是40万,那么我们每年就应该预留2000元到4000元作为配件更换的‘准备金’。
”他解释道:“这个数字,是行业内根据大量电梯的实际运行数据统计出来的。它基本能覆盖大部分年份的常规配件更换费用。万一遇到某一年需要换大件,比如主板或者曳引机,这笔钱不够,我们还可以动用小区的公共维修基金。”孙工的这个法则,简单明了,让不懂财务的业主也能轻松算出自己需要预留多少钱。
![]()
电梯
孙工的最终建议
讲完后,孙工给出了他的最终建议。“对于大多数小区来说,我更推荐大家选择‘全包’维保合同。虽然每年固定支出看起来多一点,但它省心,锁定了成本,避免了‘意外’的烦恼。”他补充道:“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只能签‘清包’合同,那就一定要严格执行‘准备金’制度。
每年从物业费或公共收益中,强制提取电梯总价的0.5%到1%,存入一个专门的账户,专款专用。这样,当配件需要更换时,我们就不会再像今天这样措手不及。”孙工的方案,为电梯的“中年危机”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财务解决方案。
总结
电梯总拥有成本中的配件更换费,是一笔必须提前规划的支出。它就像汽车的保养费,是保证电梯长期健康运行的必要投资。我们有两种应对方式:一是选择“全包”维保合同,将风险转移,锁定成本;二是如果选择“清包”合同,就必须遵循“行业经验法则”,每年预留出电梯设备总价0.5%到1%的资金作为准备金。无论哪种方式,核心思想都是一样的:未雨绸缪,为电梯的“中年危机”提前存好钱,才能确保它安全、平稳地为我们服务很多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