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岁的阿维沙伊・埃德里对在纳哈尔奥兹抚养四个孩子的岁月满怀温情。这个由士兵在以色列1948年独立三年后建立的社区,传统上以农业为生,距离加沙地带边界仅几百米,穿过土豆与向日葵田便可抵达。
![]()
但2023年10月7日的灾难彻底击碎了这份宁静。当天,哈马斯武装人员闯入纳哈尔奥兹,杀害15人并劫持8人返回加沙。
埃德里一家被锁在防空洞内整整17小时,在恐惧中躲避袭击。据以色列官方统计,此次袭击共造成以色列南部1200人死亡,251人被劫为人质;
加沙卫生官员则表示,以色列的报复性攻势已导致超过6.8万名巴勒斯坦人丧生。更令人发指的是,闯入社区的武装分子用偷来的居民手机,在社交媒体上直播施暴过程。
自哈马斯与以色列在当年10月达成停火后,纳哈尔奥兹恢复了表面的平静,以色列也在两年后解除了边境地区的紧急状态——此前这一状态允许军方限制公民行动。但对疏散的居民而言,回家之路充满纠结。
“我们对是否搬回去感到非常矛盾。”埃德里在以色列北部的一个基布兹通过电话告诉路透社,“经历了无助和屈辱之后,回去寻求情感上的慰藉变得非常重要。但这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的逻辑相矛盾。”
社区400名居民中,约半数仍未返回,他们面临着安全与否、如何在创伤记忆中重建生活的重重难题。
路透社近期访问时发现,社区建筑上仍留有火箭弹袭击的痕迹,以色列炮兵的定期炮击声清晰可闻,加沙上空时常升起滚滚黑烟。少数提前返回的居民透露,战火期间,加沙方向发射的火箭弹多次落入社区。雪上加霜的是,政府已表示将停止支付居民在外的安置费用,以此鼓励返乡。
战争严重削弱了曾扎根于此的和平倡导。战前,许多基布兹居民主张与巴勒斯坦人和平共处,埃德里就常开车送生病的加沙人前往以色列医院就诊。如今他坦言,再做这样的事已不现实,自嘲曾“天真”地以为个人行动能阻止战争。
49岁的亚埃尔・拉兹・拉基亚尼从小在基布兹长大,今年8月已和家人返回。她仍记得20世纪80年代初在加沙海滩嬉戏、在餐馆用餐的时光,过去冲突时还会牵挂围墙另一边民众的苦难。“但现在,我破碎的心中再也没有地方去想他们了。”
这种心态在以色列并非个例。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认为以色列可与巴勒斯坦国和平共处的以色列人比例,已从2013年的约50%降至2025年的21%。
当被问及和平是否可能时,埃德里表示:“或许在这场巨大的灾难之后,双方人民都会明白,从这种战争中没有任何好处。”但他也承认,这一愿景“感觉不太可能”。
亚埃尔同样对未来充满忧虑,当被问及是否会出现新一代人的暴力循环时,她无奈表示:“我希望不会,但目前看来可能性很大。”即便如此,包括埃德里在内的许多居民仍认为,尽管风险重重,居住在纳哈尔奥兹对以色列划定领土、保障生存至关重要——这份对土地的坚守,成为他们在创伤中仅存的信念支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