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Mall 观察
观察项目 | 深圳万象城VS深圳湾万象城
作者 | 福贵
后发者,能否颠覆长达二十年的领先?
2024年,深圳万象城以128亿元的销售额继续稳坐深圳榜首,深圳湾万象城则以80亿元销售额排在深圳第三。
随着深圳湾万象城二期盛大开业,稳坐罗湖的“老牌贵族”深圳万象城,与崛起于南山的“新锐掌门”深圳湾万象城之间的对弈,变得前所未有的激烈。
前者凭借近二十年的深厚积淀,拥有难以撼动的品牌忠诚度与成熟商圈的强大向心力;后者则坐拥湾区最强的科创财富实力,展现出挑战行业巅峰的可能。
![]()
深圳湾万象城能否超越深圳万象城?这个曾经被视为“不可能”的问题,如今已具备了现实的讨论基础。
而在这场同门之间的销售额竞赛背后,实则是老钱与新钱之间的碰撞,也是商业目的地吸引力的较量。
当国庆期间深圳湾万象城二期以近乎“现象级”的姿态亮相,我们不得不追问:深圳的商业格局,是否即将迎来“改朝换代”的一刻?又将在几年内见分晓?
本文将从宏观、微观以及华润系商业发展等层面进行解析。
01
南山今年GDP或破万亿
约是罗湖的4倍
宏观经济的增长水平、产业结构与居民收入,构成了商业繁荣的根基。区域蓬勃的经济增长能够持续孕育和扩大中高收入消费群体,为高端商业提供最基础的客源和购买力。
南山区历来是广东经济第一区,据官方发布的数据,2020年至2024年,南山区的GDP分别达到6502.22亿元、7630.59亿元、8035.88亿元、8566.02亿元、9500.97亿元,整体呈上升态势。
按南山区2024年的9500.97亿元比较,仅差19亿元就能追平全国第30位城市大连的GDP总量。
今年上半年南山区的GDP达4980.06亿元,增速4.8%。一般而言,每座城市下半年的GDP都会比上半年要高,以此估算,南山区2025年的GDP将会突破万亿元大关。
要知道,2024年全国仅有27座城市GDP超过1万亿元。一个区顶一座大型城市,足见南山区的经济实力。
再看罗湖区,2020年至2024年的GDP分别为2375.28亿元、2571.67亿元、2630.19亿元、2808.19亿元、2478.55亿元。
今年上半年罗湖区的GDP为1263.40亿元(约是南山区的四分之一),同比增长4.2%。就数据来看,罗湖区整体经济总量在一定区间波动,相对稳定。
![]()
经济的发展情况,也影响到区域居民的收入水平。
2020年至2024年,南山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82522元、90378元、95710元、102576元、108015元;同期,罗湖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7635元、73911元、76352元、80799元、85016元。
两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约1.5万至2万元,收入预期不同,进而会体现在消费水平上。
![]()
2020年至2024年,南山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1240.49亿元、1367亿元、1373.99亿元、1481.3亿元、1587.15亿元;今年上半年已达959.56亿元,同比增长13.1%。整体呈上升趋势。
同期,罗湖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1216.54亿元、1302.15亿元、1258.71亿元、1391.75亿元、1341.83亿元;今年上半年已达624.83亿元,同比增长2.2%。
![]()
可以看到,2020年南山区与罗湖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差不大,而到了2024年,两区间的消费已经扩大到超200亿元,按今年上半年的社零总额与增长幅度,2025年两区间的消费差距将进一步扩大。
若是结合2019年南山区的866.73亿元,罗湖区的1398.34亿元,两大区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变化更明显。
而且在人口上,南山区常住人口达184.44万人,罗湖区为114.38万人,相差70.06万人,人口的差距,也会影响到长远的消费潜力。
两区间消费差异,还有一个佐证,那就是新开首店的数量。据赢商网统计,今年三季度,深圳开出222家首店,其中南山区开出132家,占比超60%,罗湖区仅10家左右。
综合来看,南山区与罗湖区的经济发展轨迹与能级差异显著。罗湖区是深圳较早发展成熟的城区,在经济与消费上是传统强区,但当各项经济基数达到一定值后,很难再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南山区,整体经济发展和消费都在一路上升,且增长幅度不小。
02
新钱VS老钱
产业结构形成不同的客群结构
两区的经济差异,很大程度在于产业结构的不同。
南山区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诞生了腾讯、华为、大疆、迈瑞等一批全球知名企业,加之科技园、深圳湾后海总部基地、留仙洞总部基地、西丽科教城等区域,形成产业+科研的生态,能加速成果转化。
![]()
后海
数据显示,南山区拥有上市企业215家,每平方公里就有1.1家上市企业,密度居全国第一;全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76.9件,约为全国水平的23倍。
新兴产业聚集,不仅创造了持续的高价值经济增长,也孕育出规模庞大的高收入科技精英、企业主,这些人消费能力强、收入增长预期强劲,且对新兴品牌接受度高,为高端商业提供了深厚且不断扩增的客群基础。
例如在科技园的深圳万象天地,早期定位是试图走商业与艺术融合路线的,也做了不少相关营销活动,但当时并没有多少人买账。后来万象天地转变路线,向潮流化发展,如今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商业体。
反观罗湖区,其曾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创下了多个“第一”:开设了深圳第一家证券交易所、落地了全国第一家外资银行、拍出新中国土拍第一块地、建造全国首个商品房小区、诞生全国第一家期货交易所、开出内地首家麦当劳……
从罗湖区的发展轨迹来看,金融、商贸等传统优势服务业色彩浓厚,这些产业奠定了罗湖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初期繁荣,也沉淀了一批老钱。
![]()
图源:摄图网
但随着城区发展,罗湖区仅78.8平方公里(面积不到南山区的一半)的土地面积濒临枯竭,传统增长模式面临瓶颈,加之深圳的发展重心逐渐外移,一路向西,罗湖的经济增速与产业结构升级空间相对受限。
尽管近年来罗湖不断出台政策,对区内老旧区域进行更新,并且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命健康等新兴领域产业,激活区内经济,但城区空间的物理局限性在客观上仍然会制约其经济发展上限。
产业发展路径的分化,意味着客群结构的差异,这直接影响了两区商业地产截然不同的基本面和未来潜力。
03
深圳万象城VS深圳湾万象城
后者有望超越吗?
回到项目本身,深圳就两座顶奢商业项目,也就是二选一的问题,那些消费人群选择去哪一家,必然是受某种因素影响。可以对比来看。
深圳万象城是华润在深圳的开山之作,一期于2004年开业,二期于2009年开业,加上后续新开的三期,整个项目的总体量达到了约23万平方米,是一个超大型的商业综合体。
深圳湾万象城一期于2018年12月开业。在2025年9月二期盛大启幕后,项目的总体量也达到了约25万平方米,比深圳万象城略大。
在品牌上,深圳万象城具备先发优势,在十多年前就已经拥有较完善的奢侈品矩阵,在深圳湾万象城开业前,这些富裕人群购买高端消费品,都是去深圳万象城,因此深圳万象城积累了一批高端消费者。
深圳湾万象城开业后,网络上有不少人拿两座项目进行对比,仍然有很多人会习惯性选择深圳万象城,可见其影响力。
特别是近几年,深圳万象城一直在升级调改。比如一期,深圳万象城多家奢侈品门店启动升级,LV、DIOR、Burberry、DOLCE&GABBANA、LOEWE等品牌陆续升级为双层乃至三层旗舰店,形成一条奢侈品复式旗舰店长廊。
![]()
二期,Hermes取代LV的位置,BVLGARI扩店升级,星美乐焕新升级,LE LABO和BUTTERFUL&CREAMOROUS入驻,强化二期高端氛围。扩容的三期,引入新潮的户外运动和潮奢品牌,更加年轻化。
经过一系列升级,深圳万象城品牌店数量从260余家提升至400余家,品牌丰富度大大提升。
强大的品牌阵容和多年来积累的客群,深圳万象城的业绩也持续多年,一直霸榜深圳首位。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项目销售额达128亿元。
深圳湾万象城开业后,经过几年培育期,奢侈品矩阵要比深圳万象城稍高一筹,因为项目集齐了6大指标性奢侈品牌——LV、DIOR、CHANEL、Hermes、GUCCI、Prada。
其中深圳第一家CHANEL,深圳万象城争取了很多年,最后率先在深圳湾万象城开业,而一直传闻CHANEL会在深圳万象城开设第二家门店,目前还没有新进展。
深圳湾万象城二期开业后,新增MAMMUT、montbell、niko and...、M essential、龍璟、ANT烤肉料理等超120家首店,一、二期品牌数突破500家。
![]()
二期部分品牌
至于深圳湾万象城的业绩表现,2024年项目销售额达到80亿元。
如果对比深圳万象城和深圳湾万象城的体量、品牌矩阵等信息,差距并不大,都会有某些品牌能吸引消费者前往。
它们间的差异,更多体现在体验生态上。
深圳万象城由RTKL建筑事务所设计,采用了非常经典的“一字型”弧形动线,导向性明确,同时通过巨大的中庭、下沉式广场等元素营造出通透的室内空间。
这种经典的设计模型,能最大化地展示店铺,容纳海量品牌,形成高效的品牌聚集效应,这种形态至今依然非常有吸引力。
不过,相对于当前消费者对开放空间和自然元素的偏好,这种相对内向型的建筑形态在体验的丰富性上可能面临一些挑战。
就如深圳万象城打造的三期,是在一二期高端商业氛围下的补充。项目试图通过三期更年轻化的品牌矩阵,吸引更多新生代客群,培育新的高端消费群体。
深圳湾万象城在这一层面上有很大的优势。
由Lead8团队设计的深圳湾万象城,从诞生起就体现了更新的商业理念。它采用了“环形动线” 和 “浮岛”设计概念,空间体验更富变化和探索乐趣。
更显著的特点是,它超越了传统商业体的范畴,打造了一个“商业+文化”双核驱动的超级商圈。项目自身规划了深圳湾美术馆、沉浸式剧院、数字艺术中心、创意学习中心四大文化场馆。
![]()
同时,它通过约两公里长的深圳湾大街立体慢行系统,将深圳湾人才公园、海滨景观以及春笋、春茧等地标建筑无缝链接,使购物、观展、漫步、欣赏自然风光成为一种连贯的融合体验。
这种复合型体验,在全国都是少见的,也是深圳万象城无法提供的。比如去年的VOGUE时尚之力盛会,今年的爱马仕匠心工坊全球巡展首展,都选择在深圳湾。这些事件给出的信号就是深圳湾的场地条件更好,也更符合时尚潮流的需求。
且前文提过,相较罗湖区的底蕴,南山区更年轻,人们更容易接受新潮的内容,甚至罗湖区新成长起来的富裕人群,也有被深圳湾万象城吸引的可能。
综上所述,南山与罗湖的经济发展能级与产业特质,从根本上塑造了其区域内高端商业地产的天花板与成长路径。
南山区以其爆发性的经济增长、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及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深圳湾万象城提供了超越传统格局的巨大潜能;而罗湖区的深圳万象城则需要在相对稳定的基本盘中,通过运营深化与价值重塑来巩固其市场地位。
两者未来的竞争,本质上是区域经济动能与商业创新模式的双重较量。
所以,综合来看,深圳湾万象城超越深圳万象城是没有多少压力的,毕竟在华润系商业内,深圳万象城的业绩已经在去年被杭州万象城超越。
而深圳湾万象城的业绩表现也一直很不错。公开数据显示,深圳湾万象城开业首月(2018年12月18日-2019年1月17日),零售额坪效破2500元/㎡,位列华润置地万象城/万象汇首月坪效第一。这是在当时项目大面积空置的情况下所取得的成绩。
2023年深圳湾万象城销售额达82亿元,2024年达80亿元,这是一期8万平方米空间达到的成绩。
二期开业后,深圳湾万象城商业体量一跃达到25万平方米,保守估计,一、二期共同运营后,第一个完整年销售额就有可能破百亿。
再结合杭州万象城2022年破百亿,2024年超越深圳万象城,或许三年左右,深圳湾万象城也能超越深圳万象城,成为深圳销售额最高的商业项目。
今日话题 | TOPIC
你认为湾万超过罗万,需要几年?欢迎留言分享~
独角Mall经典栏目——Mall观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独角Mall经典栏目——品牌Sight:
| | | | | | | | | | | | | | | | | | ......
独角Mall经典栏目——独角Voice:
| | | | | | | | | |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