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刚刚又作了大死,算是彻底自废武功。
![]()
轰的一声巨响,10月25日,德国用600公斤炸药炸毁了贡德雷明根核电站,这标志着德国告别核能时代,让他们的能源危机雪上加霜。
但是现场的德国环保主义者们欢呼雀跃掌声雷动,他们奔走相告在庆祝自己去工业化的伟大胜利。
德国人激动的说:环保尚未成功,圣母仍需努力,我们一定再接再厉,弄死工业化!
![]()
这一幕真的是太魔幻了,德国确实就要被他们自己给搞死了,所谓的啥德国工业4.0见鬼去吧。
为了这场爆破,运营商RWE准备了整整一年。工程团队由20名爆破专家和50名结构工程师组成,他们在冷却塔筒壁上钻了1000多个孔,钻孔深度从30厘米到1.2米不等。
炸药被精准填充进预设的爆破孔内,同时在塔基设置了定向倒塌的支撑结构,确保两座塔分别向西北和西南方向倾倒,避免波及1公里外的核废料处理设施。
![]()
德媒争相报道这一"德国步入去核能新阶段"的标志性事件,镜头聚焦在环保人士庆祝的画面上。
而就在三个月前,德国最大的莫尔堡煤电厂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这座2015年才建成、总投资达43亿欧元的现代化电厂,装机容量4.4吉瓦,最终在1200公斤炸药的爆破下变成瓦砾。
![]()
从核电到煤电,德国正在用一种近乎决绝的方式与传统能源决裂,但这种"炸出来的进步"背后,是工业用电成本的飙升和能源安全的隐忧,真的能带来想象中的光明吗?
时间倒回2010年,那时的德国还是欧洲名副其实的"电力大亨"。
![]()
依靠煤炭和核能两大支柱,德国不仅满足了国内每年6000亿千瓦时的用电需求,每年还能向邻国出口780亿千瓦时电力,光是输电收入就占能源产业营收的15%,西门子能源、莱茵集团等企业凭借稳定的供电能力和先进的输电技术,在欧洲电力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2010年德国电力出口中,对法国出口占比35%(主要弥补法国核电检修期的缺口),对荷兰占28%,对奥地利占15%。
![]()
当时的能源结构中,硬煤和褐煤发电合计占比40%,17座核电站贡献了23%的电力,两者共同撑起了德国汽车、化工等耗电大户的用电需求。但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发生,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恐慌情绪迅速席卷德国政坛,时任总理默克尔宣布启动"能源转型计划",喊出"既要环保安全,又要能源自主"的口号。
![]()
在舆论裹挟下,德国开始了疯狂的"自废武功":截至2025年,已永久性关停和摧毁了17座核电站,相当于关闭了全国70%的核电产能;煤电也未能幸免,60%的煤电站被拆除或封存。
按照激进派的计划,剩余40%的煤电将在2030年前彻底退出。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
2024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占比虽达到59.4%的历史新高,但风能和太阳能的间歇性问题始终无法解决——无风无光的夜晚,电网仍需依靠传统能源兜底。
![]()
能源缺口最终在2023年爆发,德国首次从电力净出口国沦为净进口国。
数据显示,当年德国从法国进口核电占总用电量的8%,从挪威进口水电占5%,甚至还要从荷兰购买风电补足缺口。曾经的"电力富翁",如今却要看邻国脸色过日子,这戏剧性的转变,正是十年政策急转弯付出的沉重代价。
新能源靠不住,传统能源又被自己砍得七零八落,德国只能把目光投向天然气。但俄乌战争的爆发,让这条后路也被堵死。
战前,俄罗斯通过北溪管道向德国供应的天然气占其消费量的55%,不仅价格低廉(每千立方英尺约3美元),还能通过管道直接输送。
![]()
但随着西方对俄制裁升级,俄对欧输气量同比骤降82%,德国不得不紧急寻找替代来源。
这时,"跨大西洋盟友"美国伸出了"援手",却递来一张天价账单。数据显示,美国向欧洲出售的液化天然气价格是其本土售价的3到4倍,2024年6月甚至达到每千立方英尺14.37美元的峰值。
更离谱的是运输成本:美国天然气需要先冻结成液态,装船横渡大西洋,到港后再解冻气化,这一过程让终端价格又增加了30%。
![]()
德国联邦经济和贸易管理局统计显示,2024年前5个月,德国天然气进口支出增至263亿欧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0%,而进口量却下降了22.9%。
美国能源巨头则赚得盆满钵满,切尼尔能源公司单季度净利润就达7.41亿美元,其前CEO查里夫·苏基甚至直言:"随着欧洲面临许多'悲惨冬天'中的第一个,美国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
高价天然气直接推高了德国工业成本,巴斯夫等化工巨头被迫将生产线转移到美国,仅俄克拉何马州就吸引了60多家德国企业投资。
普通民众更是苦不堪言,家庭能源支出同比上涨80%,政府不得不拿出数百亿欧元补贴民生,财政赤字节节攀升。
从爆破核电到依赖天价LNG,从电力出口冠军到能源进口依赖国,德国用十几年时间证明:能源转型不是简单的"炸炸炸",更需要科学规划和务实态度。
如今,站在去核时代的起点,德国或许该明白:真正的能源安全,从来不是靠意识形态堆出来的,而是要在环保、安全与经济之间找到那个脆弱的平衡点。
参考资料:
德媒:冷却塔被拆,德国核能时代落幕——环球网
![]()
财经观察:“核能时代落幕”,德国电力靠什么保障——环球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