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这段时间开始陆陆续续在复习前边所学的知识。
本来孩子按部就班的写作业听课就没有什么问题,可总是有那么几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在催催催,她在拖拖拖。
如今的孩子比我们那个同龄期都早熟,三年级结束的时候老师就已经开始做预热,让大家关注男孩女孩的生理发育变化,并做好对应的引导。
夜晚,我憋着一肚子气,翻开了《如何拥抱仙人掌》这本青少年反思性养育指南的书,想要找到破解我和孩子说不了两句话就开始面红耳赤的根源。
![]()
看了没两页,我就安静下来了,我发现这本书实在太及时了,原来我就是书中反面教材里的家长呀。
面对孩子的青春期,父母都会遇到掌控与放手之间的摇摆。
对于孩子的成长与改变,父母也要随之改变与成长。
我们不能总做孩子的救生艇,孩子遇到什么问题,做家长的就急急忙忙地帮他去解决。
我们要做孩子的安全港,让孩子独立去面对问题,让孩子知道那些即将面对的困难,是人生必经之路,这条路他必须独自承担起责任,如果遇到危险和无法克服的难事,我们家长在做孩子的靠山。
![]()
这也在提醒我们,当孩子遇到挑战时,要支持孩子找到应对的方法,而不是为孩子提供所有的解决方案与建议。我们可以跟孩子沟通,了解他准备如何解决困难,但不要指出其中的缺陷,只是提供关于潜在消极因素的另一个视角。
这样,我们既与孩子保持着连联结,也帮助了孩子茁壮成长。
在书中“心智化”的概念,即读懂他人并猜想对方想法和感受的能力。
这是我们理解世界和他人的方式,也是我们每天与他人相处的方式。
正是因为心智化的不同,或者说健全程度不同,所以在人与人的沟通中会存在一些隔阂与障碍。
这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在日常交往中,我们可能经常与自己观点相悖的人打交道,如果遇到读不懂自己或者读不懂对方的人就排斥,那么很难融入这个社会,这就需要我们怀着好奇和开放的心态去了解别人,去听懂别人话里的意思。
![]()
正如我们与孩子相处时,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不要太强调他的行动,而是更要在意他的心中所想,话中之意。
正如我所犯的错误,我只看到了孩子不去完成作业,而没有看到她为何不愿去改错题,为何不愿把剩下的作业完成。
在掌控与放手的关键时刻,我们需要让孩子自己掌舵,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心生自主意识,主动去思考自己所面临的问题,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的结果。
当理解了这一点,我更愿意让孩子自己先着急,让他意识到错题不弄懂,影响最大的是他自己的真相。
孩子越长大我们能帮到他的越少,多倾听孩子说的话,多反思自己所做的事情,做好“听话”的家长,让孩子也“听话”。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