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能想到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
竟藏着一片“金色秘境”?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皮山农场一连胡杨林景区
金秋时节
在距离海淀约四千公里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皮山农场
雄踞于沙漠边缘的胡杨林
迎来了一年中最极致的绚烂
鎏金般的叶片在湛蓝的天幕下簌簌作响
闪烁着耀眼而温暖的光芒

![]()
“千年不倒,千年不腐,千年不死”
人们总赞叹胡杨的坚韧
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
我们找到了更顽强、更触动人心的力量
正让“沙漠生金、荒滩开花”

“荒滩”变身网红打卡地
![]()
“走,带你们看看这里的新变化!”土生土长的当地职工阿依古丽指着不远处金黄的胡杨林,语气里满是感慨。她怎么也想不到,这片曾经的“荒滩”,如今竟成了日均接待约600名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
“以前这里没什么人来。”阿依古丽回忆,转变始于北京市援疆干部的到来。2023年,北京援疆投资建设皮山农场一连民族文化乡村旅游项目,这片胡杨林也迎来华丽蜕变。新增的木栈道、观景台以及相应配套设施的日益完善,让“金色秘境”以更美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如今,有越来越多的游客身着绚丽的艾德莱斯绸裙,在这片金色的背景下拍照打卡。


“这个季节的景区人气旺得很,几乎每天都有来自附近各地的职工群众,自发组织来这儿举办歌舞活动。”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仅胡杨林“火”了,周边的吐尔迪庄园和蟠枣采摘园也跟着受益。“胡杨林景区是北京援疆送给我们的‘金色宝藏’!让我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工作人员高兴地说。
为这里的人打开一扇“新大门”
北京援疆带来的“宝藏”可不止这一处
推开皮山农场九连职工书屋的大门
瞬间被屋内的欢声笑语包围
![]()
正赶上孩子们放学,书屋已变成了欢乐的海洋。书架旁,孩子们踮着脚尖找书,或捧着童话书咧嘴笑,或凑在一起小声讨论 “宇宙到底有多大”;电子屏旁,他们戴着设备专注听着《西游记》,不时发出阵阵惊叹;手工区里,孩子们用纸板制作各种模型,天安门、飞机……每一件作品都诉说着他们纯真的梦想。
书屋不只对孩子们开放
职工们也可以来这读书
书架上的农业技术书、养殖手册
成了他们的“宝贝”
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职工书屋由北京援疆出资建设,占地面积70余平方米,纸质书达3000余册,电子书超过5万册,音频图书超过4万小时。无论是孩子想读故事,还是职工想学技术,都能在这找到“精神食粮”。
不仅如此
职工书屋还把“课堂”搬了进来
定期开展的活动比“赶集”还热闹!
![]()
“六点半课堂”“小手拉大手”……在这里,职工群众跟着老师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下简称“国通语”),孩子们也能当“小老师”,帮家长纠正发音。乐器演奏、绘画书法、诗歌朗诵比赛更是精彩,职工群众的精神世界也跟着变得丰盈起来。据了解,北京援疆依托各连队(社区)职工书屋及多元活动场所,打造“昆泉润心护苗工程”党建品牌。通过“红色初心”专区、“石榴籽”共享空间、“有声图书”平台、“普法驿站”园地、“技能培训”课堂、“益智活动”乐园六大版块活动,服务连队(社区)所属范围的青少年、青壮年劳动力、妇女儿童等群体。
![]()
在职工书屋学习国通语四个月后,皮山农场职工温且姆・努尔麦麦提获益匪浅。“这儿的课程特别‘接地气’,教的不是死记硬背的句子,全是生活中用得上的对话。”她笑着分享。如今,她不仅凭一口流利的国通语成功应聘超市收银员,每天用国通语服务顾客,还因表现突出入选皮山农场“乡村振兴英雄榜”。“现在大家都夸我国通语说得好,收入也提高了不少!” 翻开珍藏的国通语书,她感慨道,“是这里,为我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智能养殖解锁“致富密码”
离开职工书屋
来到皮山农场蛋鸡场
刚进门就看到员工们
正有条不紊地进行鸡蛋拣选工作
流水线旁的身影忙碌却有序
完全没有传统养殖场的杂乱

“这就是我上班的地方!”蛋鸡场负责人木孜帕里·阿布都西克尔骄傲地向记者介绍,皮山农场蛋鸡场由北京援疆资金建设,建起了两栋现代化自动鸡舍,并配齐两套养殖设备。去年还通过招商引进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让蛋鸡场直接“进阶”智能养殖。

走进鸡舍区,整齐排列的层叠鸡笼、自动喂料机沿着轨道匀速移动,刚产下的鸡蛋顺着传送带滑出,直接送到分拣区;墙上的显示屏实时跳动着温度、湿度数据,“这是全自动化密闭管理,控温、控光、消杀、喂水、清粪全不用人工,连蛋鸡的健康状况都能通过系统监测,产蛋率和健康水平都特别稳定。蛋鸡苗从育雏到育成阶段,成活率达99.7%。”木孜帕里说。

如今,这个智能蛋鸡场的蛋鸡存栏量有4.1万只,每天能产4万枚鸡蛋,产出的鸡蛋在周边县市很畅销。最重要的是,蛋鸡场还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以前总担心没活干,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上班,还能照顾家里,感觉离‘致富梦’又近了一步。”住在皮山农场新城区的阿米娜说。
从“零散养殖”到“智能生产”
从“自给自足”到“产业增收”
这座崭新的智能蛋鸡场
既藏着北京援疆助力“产业振兴”的密码
更装着当地群众对好日子的热切期待
当《我爱你中国》的旋律
缓缓流淌在北京援疆支持建设的
皮山农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主题教育馆内
屏幕上各族人民鲜活的笑脸
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

一张张真诚、灿烂的笑脸
先组成一幅中国地图
又化作一颗饱满的石榴
再变成一颗跳动的爱心
最终汇聚成“中国梦”
这流转的图景
用看得见的温暖传递同心力量
以生动画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织就了各族同胞
相亲相爱、共筑家园的美好画卷

北京援疆从不是口号
是金色胡杨林的焕然一新
是职工书屋里的朗朗读书声
是现代化蛋鸡场的机器轰鸣
更是刻在各族群众心间的团结情
皮山农场发生的这些变化
离不开京疆两地的同心协力
也离不开北京市援疆干部
胡杨般的顽强和担当

如果你有机会来新疆和田
一定要来兵团第十四师皮山农场走一走
看看这里的美景
听听这里的故事
一起来打卡吧~
记者:关镓萍
视频:范杰、贺佳
拍摄:吉伟、董碧渊
部分图片来源于受访者
推荐 · 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