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四川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正在公示,《筠连红茶制作技艺》成功入选四川红茶制作技艺拓展项目名录,跻身省级非遗行列!
![]()
![]()
关于筠连红茶的“前世今生”你了解吗?一篇文章让你读懂背后的历史底蕴和传承故事。
《明实录》:一本记载有筠连茶史的古籍
在《明实录》中,有6则筠连茶叶历史的记载。从中选取《明实录》中记载宜宾茶史的一则,并予以解读。
在《明太祖实录》卷之七十七中有一条记载有:成都茶局三,曰灌州,岁收茶七千四百三十斤;曰安州,岁收茶万三千一百七十斤;曰筠连州,岁收茶二十九万六千二百八十斤。既收,则徵其什一,于官诏从之。
![]()
这段记载中能体现筠连茶史的是:明朝建立后于洪武四年(1371年)进入四川,洪武五年(1372年)就在成都茶局下设立了筠连征茶局,当年征收茶叶29.628万斤,而在同时设立的灌州征茶局、安州征茶局分别只征收了0.743万斤、1.317万斤。由此可见当时筠连一带产茶之多。
筠连红茶推广站:西南7个红茶推广站之一
1949年11月23日,国家成立了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由时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吴觉农兼任总经理。吴觉农一生致力于茶产业发展。中茶公司成立后,就开始在全国选点种植和生产红茶。1951年2月初,经过选择,中茶公司西南区公司选定了以往生产绿茶的7个点,分别设立了7个红茶推广站,推广茶叶品种,并推广红茶的制作方式,将茶叶制作由“绿”改“红”。7个红茶推广站中,筠连县站名列第一,而且是唯一的“县站”。
![]()
1951年4月20日,地处四川5个红茶推广站最南一个站,也是唯一的一个县站所在地——筠连县早早地迎来了茶叶鲜叶大规模采摘上市。同年4月的一天,四川最早的一次红茶制作演示在筠连县城天上宫内举行,来自筠连全县及高县罗场等地的50余名茶农现场观摩。身兼筠连县、高县罗场两个红茶推广站站长的戴心镛全程演示了红茶的制作过程,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后制成的红茶,色泽明亮、紧细秀丽、尖峰显露、汤色红润,与以往生产的绿茶完全不同,红茶制作技术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了传授。
1951年秋天,筠连等地生产出的红毛茶,通过马帮运到宜宾(当时筠连还未通公路),再由宜宾装船运到中茶公司西南区公司的所在地重庆,在重庆经过精加工后,又通过水运到武汉上火车,一路北上经郑州、北京、沈阳、哈尔滨、满洲里等地出国到苏联。于是在1951年,一个新的茶叶品牌——“川红”就由此诞生了。
筠连茶厂:唯一的大西南红茶示范厂
1956年初,国家外贸部决定在全国建立5个红茶生产示范厂,在整个西南地区,只选定在筠连建立红茶生产示范厂,拨款20万元用于建厂。
国家拨款下达后,筠连茶厂的建设成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时任县长王家兴亲自挂帅,选定了在城北大龙潭边建厂。1957年6月,筠连茶厂正式投产,主要加工工夫红茶出口苏联及东欧国家。茶厂定名为“四川省筠连茶厂”,在以后很长时间都是省管企业。
![]()
1957年,筠连茶厂生产红茶约1000担,以后逐步增加,到1983年鼎盛期年生产川红工夫茶3万多担、砖茶4000多担。职工人数从最初的30多人发展到最多时的600多人。
筠连早白尖:第一个出自四川的国家级优质茶种
1957年春,四川省茶叶科学研究所茶树品种研究组组长钟渭基赶到了筠连,研究筠连苔草村茶农张银武上报的茶品种“早白巅”,此品种满叶茸毛,比其他茶树发芽要早十天半月。1958年,研究组又对“早白巅”复查鉴定,将多种数据材料报上级审批。筠连“早白尖”凭借又早又好的绝对优势,在若干地方报种中脱颖而出。1965年,钟渭基发表了《茶树地方良种早白尖》一文,将“早白巅”正式更名为“早白尖”。在其所著《四川省茶树地方品种资源初步整理》文献中,对“早白尖”进行了突出的描述。
![]()
“早白尖”嫩芽
1984年,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在厦门召开评审会议,钟渭基以全国审委会委员的身份推荐了“早白尖”参加评审。在会上,“早白尖”被认定为国家级传统茶树良种,产地确定为筠连。“早白尖”是四川第一个国家级优良茶种,其制作的川红工夫条索紧细、乌润显毫、香浓鲜爽、味道纯正、汤色红艳、叶底红嫩,具有品种固有的风格。
厦门归来后,钟渭基开始了“早白尖”分离选择工作,在几万株“早白尖”群体中按不同的形状分出“早白尖1号”到“早白尖9号”共九个品种。其中的“早白尖5号”为国家级良种,具有浓、强、鲜等特点,非常适合制作精品。
金黄白露:一件敬献毛主席的礼物
从1951年4月筠连县首次制作出“川红”起,到1959年已是第8个年头了。眼看快到国庆10周年了,拿什么东西给伟大领袖毛主席献礼,表达筠连人民的感激之情呢?
筠连县农林水利局袁怀均、龙朝金、刘宗祥等人想到制作红茶献给毛主席,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批准。于是,筠连县红星茶厂打破白露后不采茶的习惯,在茶树上采摘芽茶,精心制作出9两红茶,于1959年9月8日以筠连县农林水利局的名义邮寄到北京,敬献给伟大领袖毛主席品尝,向国庆十周年献礼。
![]()
2009年袁怀均展示其工作笔记上记录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回信的抄件
中共中央办公厅收到茶后于10月15日回信,代表毛主席表示感谢,并寄来了毛主席的30元稿费作为茶款,这极大地鼓舞了筠连人民。
八一茶场:一段辉煌的往昔
20世纪60年代,巡司公社有14个大队81个生产队,是全县人口最多、面积第二的公社。巡司公社党委、管委会一班人商量,认为办茶园是解决巡司人多地少、助农增收的好路子,计划开办茶园。1969年12月,巡司公社各大队党支部书记、主任、生产队长、党员、团员、民兵、青年妇女等浩浩荡荡开赴划定的地段,向荒山进军,奋战7天,开垦出“十包十六埂九里十三弯”。
![]()
1970—1975年,继续进行辟山种茶的战斗,经过6个冬春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建成两千亩茶场。期间,巡司至八一茶场公路修通,并修建公路支线环绕八一茶场。1975年,《茶叶科技简报》第5期予以专文报道。
从20世纪70年代初起到90年代末,八一茶场一直都是全省茶叶生产的一面旗帜,每年要接待全国各地的茶人、游客来访。
葡萄牙里斯本:一个国际金奖的产生
![]()
在1985年的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川红工夫”迎来了历史上的高光时刻。在这一年的9月8日,筠连茶厂生产的“川红工夫”茶通过飞机运到了里斯本。9月15日,世界优质食品大会评选正式开始,“川红工夫”被评为世界优质食品,荣获第24届世界优质食品博览会金质奖章,从此,“川红”蜚声中外。
黄金白露:第一个川红复兴的品牌
进入2001年,由于整个国际茶叶市场由“红”转“绿”,作为曾经荣获国际金奖的“川红工夫”基本退出了国际市场。2005年“金骏眉”的出世带来了全国红茶复兴,中国红茶又迎来新的发展期。
![]()
2008年,宜宾醒世茶业有限责任公司针对当时人们对高端红茶的消费趋势,决定恢复筠连红茶的生产。历经35次实验,耗费鲜叶1000余公斤,于当年8月试制成功,送四川农业大学化验,相关指标优异。结合时代特点,命名为“黄金白露”。
2008年9月,醒世茶业率先恢复川红生产,形成以“黄金白露”为代表的川红工夫红茶系列产品,带动县内及周边发展红茶,川红工夫再度走上振兴之路。
继往开来:使命一直在路上
川红工夫复兴,获得荣誉无数。2009年10月,宜宾醒世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产品“醒世·黄金白露”在第六届中国国际(北京)茶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2010年5月,“醒世·黄金白露”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上海)茶叶博览会上荣获金奖。2010年9月,“醒世·黄金白露”在第七届中国国际(北京)茶叶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2010年11月21日,注册“筠连红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于12月6日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14年10月,筠连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2014年全国重点产茶县。11月18日,“筠连红茶”被农业农村部批准为农产品地理标志。
2016年1月,“筠连红茶”入选农业农村部《2015年全国名特优新产品目录》。10月,筠连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2016年中国茶业发展示范县”。
![]()
2017年10月,筠连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2017年度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筠连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川红故里”称号;12月,“筠连红茶”入选农业农村部《2017年全国名特优新产品目录》。
2019年9月24日,以茶叶为主导产业的巡司镇银星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11月15日,“筠连红茶”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2020年10月20日,筠连县银星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2021年6月20日,筠连县巡司镇经省政府批准命名为“筠连川红特色小镇”,系全省唯一茶叶特色小镇。据评估,筠连红茶区域品牌价值达9.13亿元。
![]()
筠连红茶广告登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
2023年2月,筠连红茶广告登陆美国,在纽约时代广场进行展播。同月,第十六届中国·宜宾早茶节在筠连举行。
![]()
2024年里,“筠连红茶”销量8500吨,产值近10亿元,其中新茶饮原料出口同比增长120%。建成全国首个茶叶电商直播基地,2024年直播销售额近8000万元,四川筠连山地茶文化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筠连红茶”入选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品牌名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评估达18.61亿元。
回顾“川红”的历史,筠连红茶从文化底蕴、产量规模来说,无愧于“四川红茶第一县”称号。
来源:宜宾乡村振兴
【正文完】
温馨提示:点击下方主题关注【宜宾零距离】微信公众号;对话框发送【最新】即可查看最新资讯
编辑:范宾丨责编:小站长丨编审:殷靖翔
监制:易强
关注零距离视频号
↓热门视频不容错过↓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