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农村,民居绿化种植树木,不仅庭院内的禁忌多,庭院外种植树木,也同样有一些地方风俗。
![]()
农村流传一句俗语:“门旁若栽掉皮树,年生灾、月破财”,就是庭院外的大门旁边种植树木的禁忌习俗。
这句话还有一个加长的版本:“门旁若栽掉皮树,年年生灾、月月破财”。加长版的句子意思更明了。
这种话的“门旁”,因农村传统民居的大门,大多开在庭院朝向的前面,也有的开在庭院左右两边,因此,在农村的习惯思维中,所谓“门旁”,人们的理解,不一定非要在大门的两旁,庭院的前面和左右两旁也算是“门旁”。
“掉皮树”,现在人们比较熟悉的树种为法国梧桐,因为这种树是过去城市绿化和公路两旁,种植得比较普遍的树种,现在在城市街道旁和乡村公路旁,还能看到。
![]()
法国梧桐树的学名叫二球悬铃木,自然界没有这种野生的树种。其起源于英国伦敦,1640年通过杂交一球悬铃木和三球悬铃木培育而成,正是因为如此,这种树木最初称为英国梧桐。
19世纪60到70年代,这种树木由法国人将其引入上海法租界,作为街道两旁的行道树,后来在全国各地推广种植,我国民间也误将其称为法国梧桐,直到现在仍然如此。
法国梧桐不仅掉皮,夏天还会掉毛絮,秋天掉叶子,又是一种高大的乔木,且其掉下来的毛絮会随风飘入家中,对有皮肤过敏或呼吸道病人不利。因此,这种树从引进开始,民间就认为不宜种在民居门旁。
不过,俗语中的“掉皮树”,最初时并没有法国梧桐,在这种树引进之前,这种俗语就已经在民间存在了。引进来后,因此树种有掉皮的特点,自然也就成为门旁种植的树木。
![]()
我国存在一些土生土长的掉皮树,俗语最初所指的就是这些树。
如松树类,北方有白皮松,是我国特有的松种,老树皮块状脱落后,露出黄绿色新皮;南方有马尾松,同样是老树皮块状脱落后,露出褐色新皮,只不过马尾松掉皮,没有皮松明显。
长江流域农村地区,有“前不栽松,后不种棕”的说法。话中的“松”指的就是马尾松。
南方地区还有一种叫光皮树的树种,又叫光皮梾木,树皮块状剥离之后,形成斑驳“迷彩”状新皮。农村门旁也忌种这种树。
北方地区,民间喜欢种榆树,但有一种榆树忌种在门旁,这种榆树叫脱皮榆,为落叶小乔木,树皮灰色薄片状脱落,长出新皮。
![]()
还有一种叫剥皮树,又叫白千层、千层皮、玉树、玉蝴蝶,也是一种乔木,树皮灰白色薄层状剥落,露出新皮。
诸如此类的树木,农村通常忌讳种在门旁。这些掉皮的树,多为高大乔木,除松树为针叶树外,其他的都是落叶树。落叶树对庭院来说,打扫比较麻烦。乔木高大,树荫浓密,容易遮挡阳光和视线,风雨天还容易拆断树干和树枝,给民居带来安全问题。
其实,松树虽然不是落叶树,属于常绿树,但其针叶一年四季落叶不停,且叶子像针一样,打扫起来更麻烦。再加上松树木质较脆弱,风容易刮断树枝和树干,冰雪也容易压断树枝和树干,同样会给民居带来安全问题。
![]()
这就是农村民居门旁忌讳种植掉皮树的真正原因。
至于这种俗语的后半句说“年生灾、月破财”,是对这掉皮树的一种夸张说法,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出于民间的一种民俗心理作用。有一句老话说“人怕伤心,树怕剥皮”,一些地方认为树皮是护树平安的壳,壳掉了,树也就不安全了。还有一些人认为,树象征着财富,树皮脱掉了,就意味着财富的流失。
![]()
这是民俗禁忌中的一种联想式禁忌,是一种因联想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畏惧,是一种主观想象,没有科学依据,也就无法用科学来解释。
从民俗角度来看,俗语中的这种联想式的禁忌,一般是没有道理可言,也是不讲道理的。
二是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上面对种掉皮树的安全隐患已经介绍过了,这里就不再重复。
从居家安全角度来说,俗语中的安全意识是值得肯定的,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
总之,“门旁若栽掉皮树,年生灾、月破财”这句俗语,既体现了过去农村的民俗禁忌,又体现了农村对民间环境的居安思危意识,俗语有没有道理,要从多方面分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